谁能赤手斩长鲸,不愧英雄传里名。
撑起东南天半壁,人间还有郑延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义军旧书记所写。郑延平即郑成功,明朝抗清名将,曾于1662年(顺治九年)收复台湾,后在东南沿海建立抗清基地。诗人以豪迈的气概,赞颂郑成功的英雄业绩。
诗中“谁能赤手斩长鲸”句,化用了《史记·项羽本纪》中“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其可乎?”语意,赞扬郑氏有盖世之功,堪与项羽比肩;“撑起东南天半壁”,比喻郑氏收复失地,为明室恢复江山立下大功。“人间还有郑延平”句,是说郑氏功高望重,名垂后世。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韵脚均为“平”、“庚”、“青”,声调铿锵有力。
首句“谁能赤手斩长鲸”,以气势宏大的笔触,描绘了郑氏英勇善战的形象,表达了对郑氏的崇敬之情。“长鲸”一词,既指巨大的鲸鱼,也借指强大的敌人或势力。诗人以雷霆万钧之力,一挥而就,展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
次句“不愧英雄传里名”,则是诗人对郑氏英勇事迹的赞美之情。这里的“英雄传里名”并非指郑氏在历史长河中的名声,而是强调他作为一位英雄人物,其英勇事迹已经载入史册,流传千古。这一句诗,既是对郑氏的赞誉,也是对历史的尊重。
第三句“撑起东南天半壁”,诗人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出了郑氏收复失地、为民族独立做出的巨大贡献。“撑起”一词,既形象地描绘出郑氏英勇善战的形象,又暗含了他为国家和民族独立而奋斗的精神。“东南天半壁”则指代着祖国的领土,寓意着郑氏收复失地,为民族独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末句“人间还有郑延平”,诗人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郑氏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民族独立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这里的“延平”是指郑成功本人,诗人用“延平”二字来称呼他,既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又暗示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
这首诗通过对郑氏英勇事迹的描写和对其功绩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这位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独立的情感,以及对民族尊严和自由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