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黯归云拥海槎,浪纾筹策事量沙。
岛中义士依然在,伏腊年年奉汉家。
【注释】
黯黯:形容云的暗淡;浪纾:浪险而宽,比喻事情顺利;量沙:用沙作计量工具;岛中:指海南岛上。义士:指忠诚的志士,此处泛指抗倭名将戚继光。伏腊:旧时农历十二月为腊月,称“伏腊”。这里指年节。汉家:指明朝的朝廷。
【赏析】
林氅云是明代著名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别号。这首诗写于他任琼州(今广东琼山)道副使、琼州府同知期间。当时,明王朝派戚继光去海南抗倭,并委派林氅云前往琼州主持军务。诗人借题发挥,歌颂了林氅云的忠勇和爱国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统一的热切期望。
首联“黯黯归云拥海槎,浪纾筹策事量沙。”描绘出一幅南海风光图,云层低垂,仿佛在拥抱着海中的小舟,浪势平缓,似乎可以轻易地度量沙滩上的沙粒。这里的“黯黯”形容云的暗淡,给人一种阴郁的感觉,而“拥海槎”则形象地描绘出海中小舟的景象,给人以宁静而神秘的感觉。“浪纾”则是对浪势平缓的描绘,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和谐宁静。
颔联“岛中义士依然在,伏腊年年奉汉家。”则转入主题,表达出诗人对岛中义士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为国家统一而奋斗的决心。这里的“岛中义士”指的是那些忠于明朝的抗倭英雄们,他们一直坚守在海岛上,与倭寇斗争到底。而“伏腊年年奉汉家”则意味着每年过年的时候,他们都会在海岛上为明朝效力,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海中小舟的美景,以及岛中义士的英勇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热切期望和对林氅云等人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