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闻新政议裁官,何事卑栖令尉间?
毕竟才人裁不得,要将诗界拓闽山。
【注释】
晓沧:指王之涣。闽中:今福建一带,这里泛指闽地。裁:裁减。何事:什么缘故。卑栖(qī)令尉间:官小如令尹、尉迟之间的低职。令尹:春秋时楚国的长官。尉迟:战国时秦国的官职名。唐宋时期地方长官的通称。才人:有才干的人。裁不得:裁减不了,即留任。将:率领。诗界:诗歌领域。拓闽山:开拓闽中,即开拓福建地区。《晋书·谢安传》载:谢安在福州任职时,曾与王羲之、孙绰等游于永和山,并题咏于石壁之上。后因以“永和山水”代指闽地。
【赏析】
这首诗是王晓沧到闽中赴任时所作的。首句说:我听说朝廷正议论裁减官员的事情。这一句是交代了诗人被召入朝的背景。次句说:为什么还让他担任那些卑微的小官呢?这里的“何事”,是诗人发问的语气词。第三句说:终究还是裁减不了啊,他只能带领着诗坛的人士开拓闽中的文学事业。
“新政”,指的是唐玄宗开元新政。开元新政是在唐太宗贞观、开元两朝政治清明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整顿吏治,使唐朝进入一个繁荣强盛的新时期。但是到了唐宪宗元和年间,唐穆宗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元和中兴”。这次改革主要是削夺宦官的权力,抑制藩镇割据,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因此,唐代后期的政治形势比较复杂,有时比较混乱。这首诗大约写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当时正是“新政”之后,社会动荡不安,藩镇割据的局面尚未完全结束;同时文人也处在一种动荡不安的状态中。
王晓沧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他首先感叹朝廷议论裁减官员之事,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乱。接着他反诘自己为何还要做这样的官?这是因为他不愿放弃自己的才能和抱负,还想为国效力。但现实却是“何事卑栖令尉间”,即连一些低级的小官都做不上,这使他十分无奈。最后他想到要发挥自己的才华,就必须去开拓闽中的文学事业。这里的“诗界”,是指当时的文学界;而“拓闽山”,则是希望闽中能有一番大的文学成就,就像当年谢安一样。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复杂的,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也是复杂的。从诗的内容来看,他是反对当时政治上的种种弊病的,但他又不得不屈从于现实,所以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从语言上看,他的语言朴实、流畅,富有感情。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平仄协调,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种形式在当时是很受欢迎的,因为唐代的七言绝句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