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江南早赋哀,平生萧瑟漫论才。
百王道尽焚书日,谁遣窥江虏马来。
”`
庾信江南早赋哀,平生萧瑟漫论才。
百王道尽焚书日,谁遣窥江虏马来。
注释:
- 庾信: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深深的悲伤和无奈。
- 生平:一生的经历和遭遇。
- 萧瑟:形容秋天的景色,也常用来形容心情低落、寂寞等。
- 百王:指历史上的许多朝代。
- 道尽:道理全部说完或讲完。
- 焚书日:指历史上曾经发生的焚书事件。
- 窥江虏马来:意思是说有人窥视着入侵的敌马而来到江边。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陈镒创作的七言律诗《次韵答友人》中的一首。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其遭遇的同情。首句“庾信江南早赋哀”直接点题,指出了诗人的朋友庾信已经早早地表达了自己的哀愁。第二句“平生萧瑟漫论才”则进一步揭示了庾信一生的悲愤与无奈,他在诗歌中多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才华的无奈。
第三句“百王道尽焚书日”则反映了历史的巨大变化和残酷无情。第四句“谁遣窥江虏马来”则是诗人对于这种变化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忧虑。最后一句“百王道尽焚书日,谁遣窥江虏马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深沉而真挚,通过对庾信的描写和对历史的描述,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