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重作广州客,斜日朝台感今昔。
上将高谈横海坛,经师别换名山席。
要令五管盛文治,万派新潮海天碧。
少年豪想鲲鹏化,群蛮犷俗豚鱼格。
朝廷正用名臣后,畀养人才培国脉。
使节联翩后先至,侯伯谷蒲耀圭璧。
并念先公竹马儿,虽作荒伧犹护惜。
平生空慕仓海君,无力能褫虎狼魄。
新交子房偏我厚,卧我元龙楼百尺。
门前更留京兆马,明月清尊永佳夕。
青眼高歌送我东,惜我才薄无能役。
神州百年感桓温,广武一叹同阮籍。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十年重作广州客,斜日朝台感今昔。(十年后再度成为广州的客人,斜日朝台感怀古今。)
  • 注释:“广州”指代作者曾长期居住的地方;“朝台”可能指在朝中任职或朝见皇帝;“今昔”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感慨。
  1. 上将高谈横海坛,经师别换名山席。(上将高谈横海坛,经师换了名山的座位。)
  • 注释:“上将”指高级将领;“横海坛”可能指的是军事讨论场所;“经师”指精通经典的人;“名山席”则是指高人隐士的隐居之地。
  1. 要令五管盛文治,万派新潮海天碧。(要使五管地区文治兴盛,万派新潮海天如碧。)
  • 注释:“五管”指某个特定的行政区域或区域;“文治”强调治理和文化发展;“万派新潮海天碧”描绘出一幅海洋和天空都是碧蓝色的景象,比喻文化繁荣昌盛。
  1. 少年豪想鲲鹏化,群蛮犷俗豚鱼格。(少年豪情似鲲鹏化,群蛮粗犷民俗如豚鱼格。)
  • 注释:“鲲鹏”是神话传说中的巨鸟,象征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群蛮”泛指边疆地区的民族;“犷俗”指粗犷不文雅的生活方式;“豚鱼格”可能是一种比喻或象征,表示某种程度的自然质朴或野蛮。
  1. 朝廷正用名臣后,畀养人才培国脉。(朝廷正在使用名臣之后,培养人才来充实国家的根本。)
  • 注释:“名臣”指有才能和声望的大臣;“畀养”意为培养、养育;“人才”指的是优秀的官员和学者;“国脉”则是指国家的命脉或根基。
  1. 使节联翩后先至,侯伯谷蒲耀圭璧。(使节相继到来,先后到访,侯伯们佩戴着珍贵的玉器和宝石。)
  • 注释:“使节”指奉命出使的人;“联翩”形容连续不断;“侯伯”指的是诸侯的使者;“谷蒲”可能是指玉器;“耀圭璧”意味着光彩照人或珍贵无比。
  1. 并念先公竹马儿,虽作荒伧犹护惜。(同时思念我童年时与您的竹马之情,即使身处荒僻之地也仍然珍视。)
  • 注释:“先公”指已故的父亲;“竹马儿”指的是小时候一起玩耍的小伙伴;“荒伧”意为荒凉偏僻;“护惜”表示珍惜和保护。
  1. 平生空慕仓海君,无力能褫虎狼魄。(我平生一直仰慕仓海君,但自己却无法撼动虎狼般的决心。)
  • 注释:“仓海君”可能是对自己理想中的领袖或榜样的描述;“虎狼魄”指坚强的意志和决心;“褫”意为剥夺或动摇。
  1. 新交子房偏我厚,卧我元龙楼百尺。(新交的好友对我特别照顾,让我能够在元龙楼享受百尺之高。)
  • 注释:“子房”指张良,刘邦的重要谋士;“偏我厚”表示特别的关照或照顾;“元龙楼”可能是作者自建的高楼,用以表达自己的才学或地位。
  1. 门前更留京兆马,明月清尊永佳夕。(门前留下了京城的马匹,月光下共饮清酒度过美好的夜晚。)
  • 注释:“京兆”通常指首都长安;“门”可能是指城门或者家门;“留马”表示有人前来探访;“清尊”指的是精美的酒杯;“佳夕”指美好的夜晚或节日。
  1. 青眼高歌送我东,惜我才薄无能役。(以青眼相送,慷慨高歌,但我的才能不足,不足以被委以重任。)
  • 注释:“青眼”通常用来形容赞赏的眼神;“高歌”表示大声唱歌;“送我东”可能是指送行或告别的动作;“惜才”意为珍惜人才;“无能役”意味着没有能力去完成任务或职责。
  1. 神州百年感桓温,广武一叹同阮籍。(回顾神州百年的历史,感慨桓温的壮举,与阮籍一样发出悲叹。)
  • 注释:“神州”指中国;“百年”表示一个世纪的时间;“感桓温”指对历史人物桓温的感叹;“广武一叹”指阮籍曾在广武山边吟诗感叹;“同阮籍”表明了两人都发出了同样的感慨或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