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识四声,七岁能文章。十三冠童军,英声震文场。
平生性沉郁,雅不乐襮彰。宅躬已高洁,治事尤精详。
奋起佐义师,大节何慨慷。先忧后乐志未遂,眼看海化田栽桑。
眇眇一秀才,诏令侨海阳。芦中之人信穷士,国仇家愤何能忘?
吃箫不为吴市乞,卜邻石户同农忙。山中千树桐,泽中千足羊。
无聊聊读货殖传,更用陶朱公策施之商。人生患难思骨肉,况乃兄弟非寻常。
少为失母雏,出入相扶将。以父为之师,读书同一堂。
双峰之山何峨峨!大甲之水何汤汤!瑞莲王子池、古柏大部庄,何须风雨夕,始复思联床。
此情此境曾几日,君年且壮予且强。渡江忠义人,俗口诮曰伧。
方同筹划宇宙分内事,将飞敛翼聊徜徉。三豕渡河岁云暮,送君韩江江上风帆张。
谁知此别遂永诀?至今每过泪洒江亭旁。春风吹客忽出海,岂复再觅扶馀王?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题目为《题嵩甫弟遗像》,全诗如下:
题嵩甫弟遗像
三岁识四声,七岁能文章。十三冠童军,英声震文场。
平生性沉郁,雅不乐襮彰。宅躬已高洁,治事尤精详。
奋起佐义师,大节何慨慷。先忧后乐志未遂,眼看海化田栽桑。
眇眇一秀才,诏令侨海阳。芦中之人信穷士,国仇家愤何能忘?
吃箫不为吴市乞,卜邻石户同农忙。山中千树桐,泽中千足羊。
无聊聊读货殖传,更用陶朱公策施之商。人生患难思骨肉,况乃兄弟非寻常。
少为失母雏,出入相扶将。以父为之师,读书同一堂。
双峰之山何峨峨!大甲之水何汤汤!瑞莲王子池、古柏大部庄,何须风雨夕,始复思联床。
此情此境曾几日,君年且壮予且强。渡江忠义人,俗口诮曰伧。
方同筹划宇宙分内事,将飞敛翼聊徜徉。三豕渡河岁云暮,送君韩江江上风帆张。
谁知此别遂永诀?至今每过泪洒江亭旁。春风吹客忽出海,岂复再觅扶馀王?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词作。它表达了作者对弟弟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深忧虑。
诗歌开篇就描绘了弟弟从小学到青年时期的才华横溢,以及他在生活中展现出的高尚品质,如“宅躬已高洁,治事尤精详”。这些描述不仅展示了弟弟的个人魅力,也表达了作者对弟弟性格和品德的高度赞扬。同时,诗歌还通过对比弟弟与自己,突出了他与众不同的个性和才能。
诗歌转向了对弟弟人生经历的描述。从早年的求学经历到中年时的仕途生涯,再到晚年的隐居生活,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丰富的情感色彩。特别是“看海化田栽桑”一句,既展现了弟弟在农业方面的贡献,也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作者开始关注弟弟的家庭和亲情。通过描写弟弟与家人之间的互动,以及他的家庭生活,读者可以感受到弟弟作为兄长的温柔和关爱。同时,诗歌也通过对弟弟的怀念,引发了读者对于家庭和亲情的思考。
诗歌转向了对未来的展望。虽然弟弟已经离世多年,但诗歌中的“方同筹划宇宙分内事”一句,暗示了作者依然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送君韩江江上风帆张”,则象征着弟弟虽然已经远去,但他的精神和影响仍然影响着后人。
这首诗通过对弟弟的描绘和回忆,展现了作者对弟弟的深切怀念和对其一生的高度评价。同时,诗歌也传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