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访朱灵芝,亦访华子期。
天扃与地钥,典守麾龙螭。
稚川作四庵,芝房息我疲。
诸仙各坛洞,一一贡我奇。
历叩女仙居,白石开岩扉。
仙已不我绁,佛岂能我羁。
遂登华首台,花雨何霏霏?
五百阿罗汉,云际咸低眉。
草没阿育塔,苔荒阿耨池。
遂饮卓锡泉,笑尔头陀师。
乾坤正倾侧,释道皆中衰。
我虽不讲学,亦拜四贤祠。
救世仗吾儒,儒言亦卑卑。
妖氛海上来,天戈无能麾。
神州若不保,何况山一隅?
此山可避世,斯言恐吾欺。
且作十日留,赋我罗浮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游罗浮山》。下面是对每一联的解释:

第一联:我访朱灵芝,亦访华子期。
注释:这里指的是作者在游览罗浮山时,拜访了朱灵芝和华子期两位隐士。

第二联:天扃与地钥,典守麾龙螭。
注释:这里的“天扃”和“地钥”都是神话中用来锁住神仙的地方。而“典守”则是指掌管这些地方的人,也就是“麾龙螭”,即挥舞长柄武器的神兽。

第三联:稚川作四庵,芝房息我疲。
注释:这里的“稚川”指的是晋代道士葛洪,他在罗浮山炼丹,因此这里说他在罗浮山创建了四个庵堂。同时,“芝房”在这里指仙人居住的地方。

第四联:诸仙各坛洞,一一贡我奇。
注释:这里的“诸仙”指的是各种仙人,他们在各自的坛洞中展示他们的神奇能力,向作者展示他们的力量。

第五联:历叩女仙居,白石开岩扉。
注释:这里的“女仙”指的是仙女,她们住在山洞之中。当作者去拜访她们的时候,发现她们的门是用白石砌成的,所以叫做“白石开岩扉”。

第六联:仙已不我绁,佛岂能我羁。
注释:这里的“绁”是指束缚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些仙女们已经不受世俗的束缚,佛教也不能把我束缚住。

第七联:遂登华首台,花雨何霏霏?
注释:这里指的是作者登上了华首台,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就像下雨一样。

第八联:五百阿罗汉,云际咸低眉。
注释:这里的“阿罗汉”是指修行者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们的面容都显得十分平和。

第九联:草没阿育塔,苔荒阿耨池。
注释:这里的“阿育塔”和“阿耨池”都是佛教中的圣地,但现在已经没有人去参观了。

第十联:遂饮卓锡泉,笑尔头陀师。
注释:这里的“卓锡泉”是指一个和尚修行的地方,他在那里饮水。而“头陀师”是指一种修行方法,即头陀行脚。

第十一联:乾坤正倾侧,释道皆中衰。
注释:这里的“乾坤”是指天地,而“释道”分别指的是佛教和道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现在的世界正在经历混乱和衰败。

第十二联:我虽不讲学,亦拜四贤祠。
注释:虽然作者自己不研究学问,但他仍然尊敬四位贤人,他们被供奉在祠堂中。

第十三联:救世仗吾儒,儒言亦卑卑。
注释:这里的“救世”是指拯救世界。而“儒言”是指儒家的思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我只是一个读书人,但我也有责任去拯救这个世界。

第十四联:妖氛海上来,天戈无能麾。
注释:这里的“妖氛”是指妖怪的气息,而“天戈”是指神兵利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现在的世界正遭受着妖怪的威胁,而神兵利器也没有办法去阻止它们。

第十五联:神州若不保,何况山一隅?
注释:这里的“神州”是指中国,而“山一隅”是指一个地方的小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国家都不保护,那么即使是一个小山也会变得危险。

第十六联:此山可避世,斯言恐吾欺。
注释:这里的“避世”是指远离世俗生活,而“斯言恐吾欺”是指这种言论可能会欺骗别人。

第十七联:且作十日留,赋我罗浮诗。
注释:这里的“十日留”是指作者在罗浮山停留了十天,而“赋我罗浮诗”是指作者写下了关于罗浮山的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