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决山左,饥民遍淮徐。
耕牛已宰尽,皮角不复馀。
使者尔北来,治河策何如?
治河无上策,荒政无完书。
颇闻泽中人,时劫行客车。
潢池竟弄兵,扰扰烦剿除。
安得龚渤海,解剑畀安居。
诵君买犊诗,令我生欷歔。
秉鞭尔何人,得毋牧道疏?
缅怀古民牧,神往两汉初。

【诗句释义】

黄河在山东一带决口,饥民遍布淮北徐州一带。

耕牛已被宰尽,皮角不再剩余。

使者从北方而来,治河的方策如何?

治河没有上策,荒政也没有完美的书。

听说泽中之人,时常劫掠来往的行客车。

潢池最终酿成兵乱,纷扰扰攘烦于剿除。

安得龚渤海,解剑畀安居。

读君买犊诗,令我生欷歔。

秉鞭你何人,得毋牧道疏?

缅怀古民牧,神往两汉初。

【译文】:

黄河在山东一带决口,饥民遍布淮北徐州一带。

耕牛已经被宰尽,皮角不再剩余。

使者从北方而来,治河的方策如何?

治河没有上策,荒政也没有完美的书。

听说泽中之人,时常劫掠来往的行客车。

潢池最终酿成兵乱,纷扰扰攘烦于剿除。

安得龚渤海,解剑畀安居。

读君买犊诗,令我生欷歔。

秉鞭你何人,得毋牧道疏?

缅怀古民牧,神往两汉初。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之情的表达。

“黄河决山左,饥民遍淮徐”两句,诗人以黄河决口为背景,描绘了淮北徐州一带饥民遍野的情景。这既是实写,也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揭示。

“耕牛已宰尽,皮角不复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农田荒芜、耕牛被宰尽的现状。这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无情揭露和批判,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忧虑。

“使者尔北来,治河策何如?”两句,诗人以询问的口吻,表达了对治河方策的期待和关切。这既体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

“治河无上策,荒政无完书。”两句,诗人以反问的方式,揭示了当时治河无策和荒政无法根治的社会现实。这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和批判,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

“颇闻泽中人,时劫行客车。”两句,诗人以传闻的方式,描绘了泽中人时常劫掠来往行客车的现象。这是对当时社会乱象的生动描述,也是诗人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揭示。

“安得龚渤海,解剑畀安居。”两句,诗人以期盼的口吻,表达了对治理国家、安抚民生的愿景。这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展望,也是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诵君买犊诗,令我生欷歔。”两句,诗人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读《买犊》诗后的感动和感慨。这是对《买犊》诗的深刻解读和感悟,也是诗人对诗歌艺术魅力的赞美。

“秉鞭你何人,得毋牧道疏?”两句,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治理国家、安抚民生的疑问和担忧。这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和反思,也是诗人对治理国家、安抚民生的深深关注。

“缅怀古民牧,神往两汉初。”两句,诗人以怀念的口吻,表达了对古代民牧、两汉初年美好时光的向往和怀念。这是对历史传承的深刻思考和领悟,也是诗人对历史美好的深深怀念和敬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