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维扬古泽国,浮山作镇传非惑。禹庙恢张嘉靖间,殿陛峥嵘傍山侧。
我家旧住郡之东,偶来瞻拜思神功。壁间山海设图像,雕泥凿木何搜穷。
其间似兽非兽人非人,有羽有介有鬼神。首自招摇貌兽族,如禺耳白名狌狌。
此类奇形共五十,满壁诧讶徒缤纷。次及羽禽始𪁺𩿧,二十二种形状殊。
六目六足三首翼,即此可以观其余。更及旋龟计鳞介,鸟头虺尾吁足怪。
此类分形又三十,在水在山各殊界。神祇拉杂其中列,鸟兽鳞介无分别。
若者险阻助功成,若者战斗遭锋钺。惊看异域更奇绝,少见多怪难为说。
或长九寸十丈余,或为兽体或为鱼。或止半背或数首,胸生洞穴穿其躯。
予齿去角不足据,付翼之说徒为拘。辗转徘徊两庑庌,依经塑立原非假。
当年洪水横流时,异类纷纭遍天下。万古生民仰禹功,请看四壁涂丹赭。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观禹庙壁间所塑山海经图像》。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淮海维扬古泽国,浮山作镇传非惑。

  • “淮海” 指的是今天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而 “维扬” 指的是今天的扬州市。
  • “浮山” 可能是历史上的一个地名或者是一个象征性的地方,用来代表某种精神或力量。
  • “作镇” 指的是这个地方作为一个重要的地点或者中心,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
  • “传非惑” 表示这个地方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地理位置,而是有着深远的文化和历史背景的。

第二句:禹庙恢张嘉靖间,殿陛峥嵘傍山侧。

  • “禹庙” 指的是祭祀大禹帝的庙宇。
  • “恢张” 指的是规模宏大,装饰华丽。
  • “嘉靖间” 指的是1520年到1566年之间的一段时间。
  • “殿陛” 指的是殿堂前的台阶,这里强调了庙宇的庄严和宏伟。
  • “峥嵘” 形容山峰高耸的样子,这里比喻庙宇的建筑风格宏伟壮观。
  • “傍山侧” 表明庙宇建在山边,与山水相呼应。

第三句:我家旧住郡之东,偶来瞻拜思神功。

  • “我家” 指的是作者自己,他曾经住在这个地方附近。
  • “郡之东” 指的是这个郡的东部地区。
  • “瞻拜” 是指敬拜或朝拜。
  • “思神功” 表示对大禹帝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第四句:壁间山海设图像,雕泥凿木何搜穷。

  • “壁间” 指的是庙宇的墙壁上。
  • “山海” 指的是描绘山川和海洋的各种图像,可能包括神话中的神灵、传说中的人物以及自然界的景象等。
  • “设图像” 表示这些图像被放置在墙壁上。
  • “雕泥凿木” 描述了这些图像的制作工艺,即通过雕刻和塑形的方式制作出来的。
  • “何搜穷” 表达了对这些图像制作工艺的赞叹。

第五至八句:其间似兽非兽人非人,有羽有介有鬼神。首自招摇貌兽族,如禺耳白名狌狌。此类奇形共五十,满壁诧讶徒缤纷。

  • “其间” 指的是在这些图像之中。
  • “似兽非兽人非人” 描述的是这些图像中的形象既像动物又像人类。
  • “有羽有介有鬼神” 指的是这些形象既有羽毛又有甲壳,还有鬼神之类的特征。
  • “首自招摇貌兽族” 指的是这些图像的头部分是野兽的形状,但整体上看更像是一种动物。
  • “如禺耳白名狌狌” 指的是这种动物的名字是“禺耳”,是一种白色的动物。
  • “奇形共五十” 表示这些图像共有五十种不同的形态。
  • “满壁诧讶徒缤纷” 描述了这些图像让人感到惊奇和困惑,色彩缤纷。

第九至十二句:次及羽禽始𪁺𩿧,二十二种形状殊。六目六足三首翼,即此可以观其余。更及旋龟计鳞介,鸟头虺尾吁足怪。

  • “次及羽禽始𪁺𩿧” 指的是接下来介绍的是鸟类的图像,开始于鹭鸶和鹞鹰。
  • “二十二种形状殊” 表示这些鸟类的形态各异。
  • “六目六足三首翼” 描述了这些鸟类的特征,即它们有六个眼睛、六条腿和三个翅膀。
  • “即此可以观其余” 表示从这里可以看出其他鸟类的特征。
  • “更及旋龟计鳞介” 指的是接下来要介绍的是龟类和鱼类的图像。
  • “鸟头虺尾吁足怪” 描述了这些生物的特征,如蛇头、蚯蚓尾巴和多只脚。

第十三至十四句:此类分形又三十,在水在山各殊界。神祇拉杂其中列,鸟兽鳞介无分别。若者险阻助功成,若者战斗遭锋钺。

  • “此类分形又三十” 表示这些图像总共有三十种不同的分类。
  • “在水在山各殊界” 指的是这些图像在不同的水域和山区都有分布。
  • “神祇拉杂其中列” 描述了各种神灵和神明在这其中被列出。
  • “鸟兽鳞介无分别” 表示这些图像中的生物种类多样,没有明显的区分。
  • “若者险阻助功成” 指的是一些图像可能象征着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代表了成功。
  • “若者战斗遭锋钺” 指的是有些图像可能象征着战争中的战斗和冲突。

第十五至十六句:或长九寸十丈余,或为兽体或为鱼。或止半背或数首,胸生洞穴穿其躯。予齿去角不足据,付翼之说徒为拘。

  • “或长九寸十丈余” 指的是这些图像的长度和高度各不相同,有的是九寸长,有的是十几丈。
  • “或为兽体或为鱼” 描述了这些图像的形态各异,有的看起来像动物,有的看起来像鱼。
  • “或止半背或数首” 指的是这些图像的位置和数量也不尽相同。
  • “胸生洞穴穿其躯” 描述了这些图像的内部结构,有些在胸部有一个洞穴穿过整个身体。
  • “予齿去角不足据” 表达了对于这些图像的敬畏之心,因为它们太真实了,甚至无法用人类的牙齿和角来衡量它们的尺寸。
  • “付翼之说徒为拘” 指的是这些图像虽然神奇,但最终还是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无法超越。

最后四句:辗转徘徊两庑庌,依经塑立原非假。当年洪水横流时,异类纷纭遍天下。万古生民仰禹功,请看四壁涂丹赭。

  • “辗转徘徊两庑庌” 描述了作者在参观这些图像时的心境,他不断地徘徊在墙壁之间,无法自拔。
  • “依经塑立原非假” 指的是这些图像是根据古代的经典书籍制作的,而不是完全虚构的。
  • “当年洪水横流时” 指的是古代的大洪水时期,那时世界上充满了各种异类生物。
  • “异类纷纭遍天下” 描述了那个时候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在地球上繁衍生息。
  • “万古生民仰禹功” 指的是自古以来的人们都仰慕大禹的功绩,因为他成功地治理了洪水灾害。
  • “请看四壁涂丹赭” 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能够看到墙壁上的图像,并从中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