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池馆碧溪滨,乔木荒凉迹就湮。
朱爵已迷巢燕宅,青门并少种瓜人。
祇余苔藓滋三径,大半楼台属四邻。
更上危亭看落照,钟山东麓锁烟榛。
注释:
中山池馆碧溪滨,乔木荒凉迹就湮。
朱爵已迷巢燕宅,青门并少种瓜人。
祇余苔藓滋三径,大半楼台属四邻。
更上危亭看落照,钟山东麓锁烟榛。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四载(755)秋天所作。当时,杜甫由华州司功参军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被遣送回长安。他离开华州后,先到秦州,然后沿渭水西行,经过岐州、扶风县,再过雍州,最后来到凤翔府。途中经过华山,登临太白山,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此诗便是诗人途经金陵时所做。
“中山池馆碧溪滨”句写景。中山池馆,即指金陵城内中山院的池馆。碧溪,即指玄武湖中的东晋南朝时的石头城遗址。
“乔木荒凉迹就湮”句写史。乔木,指高大的树木。迹,痕迹,踪迹。湮,埋没。这句是说,中山院的池馆虽然还有遗迹,但已经荒废,不再有人居住了。
“朱爵已迷巢燕宅”句写景。燕,燕子。这句是说,曾经住过的燕子已经飞走了,只剩下空荡荡的燕巢和燕巢里留下的空空的鸟笼了。
“青门并少种瓜人”句写景。青门,指秦中地区。这句是说,曾经种植西瓜的地方现在很少有人去了,只留下一些蔓叶在墙头上随风摇曳。
“祇余苔藓滋三径”句写景。祇,只是。这句是说,只有几块长满了青苔的石碑还依稀可见。这几句是诗人对金陵昔日繁华的追忆。
“大半楼台属四邻”句写景。这句是说,大部分的楼台都属于周围的居民了。这句既是写景,也是写情。
“更上危亭看落照,钟山东麓锁烟榛”两句写景。危亭,指高耸入云的楼阁。这句是说,我登上高耸入云的楼阁,观赏夕阳西下的景象。钟山,即南京的紫金山。榛,树丛。这句是说,太阳下山了,紫金山上的树林里弥漫着薄雾。
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四载秋日从华州回到长安时作。当时杜甫由华州司功参军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被遣送回长安。他离开华州后,先到秦州,然后沿渭水西行,经过岐州、扶风县,再过雍州,最后来到凤翔府。途中经过华山,登临太白山,游览了许多名胜古迹。此诗便是诗人途经金陵时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