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奇境乃有此,云海涛头一峰峙。
高削千仞中忽分,隔断尘迹三万里。
奥府天开清净门,危桥支石惊心魂。
是中止可住仙佛,云连雾断愁猱猿。
松花香覆石屏护,翠微深处清音度。
空山无人云乱飞,寂寂禅琴几朝暮。
君不见,上方僧,倚筇瘦影临青冥。
又不见,寒江子,断墨何年蚀风雨。
定空禅室独坐处,静与琴台共千古。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 世间奇境乃有此,云海涛头一峰峙。
- 译文:世间如此奇妙的景象,就在这云海之上,涛头耸立着一座山峰。
- 注释:云海,指云层密布的天空。涛头,指海浪冲击岸边的情景。一峰峙,形容山峰高耸,屹立不倒。
- 赏析:诗人以惊叹的笔触描绘出黄山上云海涛头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奇。
- 高削千仞中忽分,隔断尘迹三万里。
- 译文:高耸入云的山峰中间忽然分开,仿佛将尘世的纷扰隔离开三万里之遥。
- 注释:高削,形容山峰陡峭,直插天际。千仞,指山峰高耸,高达千丈。尘迹,指世俗的烦扰和痕迹。三万里,用来形容距离之远。
- 赏析: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黄山上云海涛头的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的景象。同时,也寓意着诗人对于超脱尘世纷扰、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 奥府天开清净门,危桥支石惊心魂。
- 译文:深邃的山府在天空中开辟了一扇清净的门,危险而陡峭的桥梁支撑着石头,让人心生震撼。
- 注释:奥府,指深邃的山林或者仙境。天开,形容自然景观的壮丽。清净门,形容门户清幽,环境宁静。危桥,指险峻的桥梁。支石,指支撑着桥梁的石头。惊心魂,形容心灵受到震撼。
- 赏析: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黄山上云雾缭绕、神秘莫测的景象,以及其中蕴藏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既远离尘世喧嚣,又富有诗意和哲理。
- 是中止可住仙佛,云连雾断愁猱猿。
- 译文:在这里可以停留,可以修行成仙成佛,云彩连成一片,云雾散去,忧愁的猴子和猿猴也会消失无踪。
- 注释:是停,指此处风景优美,可以驻足休憩。仙佛,指修行成仙或成佛的人。云连,指连绵不断的云彩。雾断,指云雾消散。愁猱猿,指忧愁的猴子和猿猴。
- 赏析:诗人以轻松愉悦的语气表达了黄山之美足以令人流连忘返,成为人们修身养性的理想之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和谐统一、万物共生的美好愿景。
- 松花香覆石屏护,翠微深处清音度。
- 译文:松树的香气弥漫在岩石屏风之上,翠绿的山峰深处传来悠扬的琴声和泉水流淌的声音。
- 注释:香覆,指树木散发出的香气弥漫四周。石屏,指岩石屏风。翠微,指青翠的山峰。清音度,指琴声和泉水流淌的声音传遍整个山林。
- 赏析:诗人以优美的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水画卷。这里的松树、石屏、琴声、泉水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宁静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滋养。
- 空山无人云乱飞,寂寂禅琴几朝暮。
- 译文:空荡荡的山林中没有其他人烟,飘渺的云雾在空中翻飞。寂静无声,只有禅音和古琴的声音相伴几朝几夜。
- 注释:空山,指空旷的山野之地。云乱飞,指云雾缭绕,变幻莫测。寂寂,形容静谧无声。禅琴,指禅宗音乐和古代乐器。几朝暮,指经过了几个朝代或傍晚时分。
- 赏析:诗人以淡泊明志的态度描绘了空山中的宁静景象和禅音古琴的悠扬之声,表达了诗人对超然物外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探寻。
- 君不见,上方僧,倚筇瘦影临青冥。
- 译文:您难道没看见吗?一位上方的僧人,独自倚杖的身影矗立在青冥之间。
- 注释:上方,指高处或高处的寺院。筇,指手杖。瘦影,指身形瘦弱但坚定的身影。青冥,指天空或高空之处。
- 赏析:诗人借用僧人的形象和动作,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宁静、超然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 又不见,寒江子,断墨何年蚀风雨。
- 译文:你又没看见吗?那位在寒冷江水里挣扎的渔夫,他的笔迹何时被风雨侵蚀过呢?
- 注释:寒江,指冰冷的江水或者寒冷的环境。子,指年轻的渔夫或渔人。断墨,指被风雨侵蚀的笔迹。何年,指多久之前。蚀风雨,指风雨侵蚀的痕迹。
- 赏析: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描绘了渔夫在恶劣环境下辛勤劳作的场景,以及其笔下文字被风雨侵蚀的情景。这既展示了大自然的无情和渔夫的坚韧不拔,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类生活艰辛和自然环境挑战的思考。
- 定空禅室独坐处,静与琴台共千古。
- 译文:我常常独自坐在定空寺的禅房中,静静地与古老的琴台为伴,度过无数个春秋。
- 注释:定空,指宁静安详的心境或禅宗思想。禅室,指禅宗寺庙里的修行场所。独坐处,指独自静坐的地方。静与琴台共千古,表示作者与琴台相伴的时间悠久,如同经历了千年岁月。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琴台相伴度过的漫长岁月,表达了对禅宗思想的认同和对宁静生活的热爱。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黄山美景的描绘和对禅宗思想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人生哲理和精神境界的独特理解。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