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罅偏宜古刹填,重阴堂翳日行天。
路从白鹤巢边下,径傍苍獒吠处穿。
百折泉来经阁后,一泓池辟寺门前。
乱云每向高崖合,不放钟声出树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题花山玉泉寺》。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 山罅偏宜古刹填,重阴堂翳日行天。
- “山罅”指的是山间的裂缝,“偏宜”表示这里非常适合,“古刹填”意味着古老的寺庙坐落在此处。“重阴堂”可能指的是有浓密树木遮蔽的庭院或殿堂。这里的“翳”是遮蔽的意思,而“日行天”则形容阳光穿透树影洒落在地面上的景象。
- 路从白鹤巢边下,径傍苍獒吠处穿。
- “路从白鹤巢边下”描绘了道路从白鹤栖息的地方旁边经过的情景,“径傍苍獒吠处穿”则是说路径沿着发出低沉吠声的苍劲犬的身边通过。
- 百折泉来经阁后,一泓池辟寺门前。
- “百折泉”指曲折流淌的泉水,“经阁后”暗示着这些泉水最终流经一个阁楼之后。“一泓池辟寺门前”描述了一座小池塘在寺庙门前的景观,强调了泉水和水景之间的和谐。
- 乱云每向高崖合,不放钟声出树巅。
- “乱云”可能指的是天空中飘浮的云朵,“高崖合”形容云层经常在山峰之上聚集,“不放钟声出树巅”表达了尽管周围环境如此幽静,但寺庙内依然可以清晰地听到敲击钟声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古朴的自然景观图。首两句通过“山罅”、“重阴堂”、“白鹤巢”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幽静的氛围,而后三句则具体展现了泉水、青石小径、池塘等自然元素与寺庙建筑的和谐共存。最后一句则巧妙地通过对比“乱云”和“钟声”,突出了寺庙所在环境的清静。李商隐擅长于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个人的情感,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一点。它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更是对内心情感的一种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