昧旦寻灵鹫,山云郁不开。
一蓑冲密雨,万壑响奔雷。
人影穿林出,江声入寺来。
只因纡磴滑,迟我陟香台。
【注释】昧旦:天刚亮的时候。灵鹫山:在今浙江杭州,相传为佛祖讲经说法的地方。云林:即灵隐寺,在杭州西湖之滨的北高峰上。一蓑:指雨衣。冲密:被雨水淋湿的样子。万壑:山谷众多。响奔雷:形容雷声如滚滚而来的急流。纡(yū):曲折,迂回。陟香台:登上香积山,香积山是灵隐寺旁的一座小山峰。
【赏析】这首诗写于诗人游览灵隐寺及其周围名胜的途中。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前三句写诗人在雨中寻找灵隐寺的情景;后一句写诗人登山时遇到的困难。全诗以景语为主,但情韵悠长,耐人寻味。
“昧旦寻灵鹫,山云郁不开。”首联点出了题中的“游”,说明是在清晨时分寻找灵隐寺,而此时山上云雾缭绕,视线不清,所以看不到寺庙。“昧旦”二字既表明了时间,也写出了天气状况——雾气蒙蒙。这里的“灵鹫山”,是指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北面的灵隐寺,该寺院创建于东晋时期,历史悠久,风景优美,为江南地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一蓑冲密雨,万壑响奔雷。”颔联描绘了作者雨中登山的情景。“一蓑”是古代的一种雨具,用竹篾编成,上面披以麻布,形似现在的雨伞。诗人身披蓑衣,冒雨前行,被雨水淋湿,衣服紧贴身体,难以透气。而“万壑”则指的是连绵不断的群山,雷声从山谷中传来,震耳欲聋。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艰难行进的景象。
“人影穿林出,江声入寺来。”颈联进一步描绘了作者在雨中行走的情景。诗人的身影穿梭在茂密的树林之间,仿佛是从林中走出的;而那潺潺的江水声,则从远处飘荡而来,仿佛是从寺庙中传出来的。这两句诗通过对人物和声音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紧张的氛围。
“只因纡磴滑,迟我陟香台。”尾联表达了作者因为山路崎岖而耽误了登香积山的时间。这里的“纡磴”指的是曲折的山路,“陟香台”则是到达山顶的过程。诗人由于山路崎岖难行,导致他无法按时到达山顶,因此只能遗憾地错过了观赏山顶美景的机会。这两句诗虽然只是简单的叙述,但却传达出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色的向往以及在追求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困难与挫折的无奈感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雨中寻找灵隐寺并登山的过程,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美丽,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