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壁千仞不可梯,悬崖老树鹘倒栖。
背岩架壑戍楼出,霜林日射金紫迷。
尺幅峥嵘得远势,画时气欲吞井西。
文水道人游霅溪,道场山对官舍低。
青林红树富秋色,双屐时踏樵径泥。
老去坐窗发幽兴,犹能拈笔代杖藜。
尘土扰扰驰轮蹄,高人云卧闻鸟啼。
画中之山傥买得,巾车会当呼小奚。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山水画的诗,诗人通过对山水画面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向往。
首联“题文休承画山水”,意为诗人在欣赏一幅山水画时,不禁感叹其妙不可言。这两句诗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读者进入诗意的境界。诗人在这里用“文休”来称呼自己,表明他是一位文人,对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而“题文”则是指他在欣赏画作时所做的评论和感受。
颔联“石壁千仞不可梯,悬崖老树鹘倒栖。背岩架壑戍楼出,霜林日射金紫迷。”描述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诗人用“千仞”、“鹘倒栖”、“背岩”、“架壑”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险峻和树木的苍劲。而“霜林日射金紫迷”则进一步描绘了秋日里山林的色彩斑斓,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犹如金色的波浪一般。
颈联“尺幅峥嵘得远势,画时气欲吞井西。”则是对画作中山水气势的赞美。诗人用“尺幅”来形容画作的尺寸不大,但却能展现出雄伟的气势。同时,他也用“吞井西”来形容画作中的山势如同吞没了井水的西边一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尾联“文水道人游霅溪,道场山对官舍低。青林红树富秋色,双屐时踏樵径泥。”则进一步描绘了画中的景物。诗人以“文水道人游霅溪”为引子,将画中的主人公引入了画面之中。然后,他又用“道场山对官舍低”来描述道场山与官舍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画面更加立体。而“青林红树富秋色”则描绘了画中的树木色彩丰富,生机勃勃。而“双屐时踏樵径泥”则描绘了画家穿着草鞋,走在山间小路上的情景。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他通过对山水画面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将画中的山水与人的情感相结合,使诗歌更具深度和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