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魂踯躅履蒿莱,故鬼伊谁识俊才。
岭上梧桐犹可倚,殿前杨柳不胜哀。
玄天混漠龙酣战,青木阴沈社枉开。
北望中原何日定,归来诗酒告泉台。

《挽同僚张峄阳二首·其二》是吴妍因的作品,描绘了对逝去同僚的哀思与怀念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逝去同僚的哀思与怀念。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怀念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和艺术魅力。

“羁魂踯躅履蒿莱”中的“羁魂”指的是失去自由的魂魄,“踯躅”意味着徘徊不前,“履蒿莱”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荒凉之地行走的情景。这里的“羁魂”不仅指诗人自己,也泛指所有因某种原因而不得自由的人。这种表达方式既揭示了诗人自身的无奈,也反映了对整个时代的无力感。

“故鬼伊谁识俊才”中的“故鬼”暗示了死者的灵魂仍在世间徘徊,“伊谁识俊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才华的遗憾和惋惜。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的一种鞭策,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充分利用生命的价值。

“岭上梧桐犹可倚”中的“岭上”指的是山岭之上,“梧桐”是古代文人墨客常用来寄托哀思的植物之一。这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尽管身处困境,但仍有希望和信念,能够依靠自然来抒发自己的哀愁。

“玄天混漠龙酣战,青木阴沈社枉开”两句中的“玄天”和“青木”分别代表了天空和树木的颜色,通过色彩的变化,传达出一种悲凉的气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动荡和不安。“龙酣战”可能暗指战争或政治斗争的残酷,而“社枉开”则可能指的是社会变革或历史的变迁。这些描述都体现了诗人对于时代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吴妍因的《挽同僚张峄阳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悼亡之作,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艺术佳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对死亡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