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仗马久无声,竟向朝阳作凤鸣。
折槛知难罢张禹,裂麻群拟拜阳城。
清时有道能容直,余子无才托避名。
白简虽焚金鉴在,瀼州不遣小臣行。

读完史

紫宸仗马久无声,竟向朝阳作凤鸣。

折槛知难罢张禹,裂麻群拟拜阳城。

清时有道能容直,余子无才托避名。

白简虽焚金鉴在,瀼州不遣小臣行。

诗句释义

  1. “紫宸仗马久无声”:紫宸是皇帝的居所,仗马指仪仗马。这里描述的是皇帝的仪仗队长时间没有发出声音,暗示着宫廷内部的寂静和权威的缺失。
  2. “竟向朝阳作凤鸣”:凤凰代表吉祥和美好,此处形容即使是处于困境,也能像凤凰一样展翅高飞,寓意即使身处不利环境,也能有所作为。
  3. “折槛知难罢张禹”:张禹为西汉时期著名学者,此处用其象征那些因坚持原则而遭难的人。”折槛”即折断栏杆,意喻面对困难或压力时选择退缩。
  4. “裂麻群拟拜阳城”:阳城以直言敢谏著称,这里的比喻可能是讽刺那些表面上遵循传统礼仪,实则缺乏独立见解的行为。
  5. “清时有道能容直”:清时指清明的时代,道即道德、原则。此句强调在正直和清明的政治环境下,能够接纳并尊重那些坚持原则的人。
  6. “余子无才托避名”:余子可能指其他追随者或追随者。这句话表明真正的智者或品德高尚的人不会通过虚假的名声来掩盖自己的真实才能。
  7. “白简虽焚金鉴在”:白简指代法律文书或其他官方文件,金鉴则可能指的是法律或正义的象征。这句诗表达了即便某些记录和文件被销毁或篡改,但真正的价值和原则仍然存在。
  8. “瀼州不遣小臣行”: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风气的失望和批评。这可能意味着在当前的政治环境中,真正有能力的官员并未得到重用,而只是被派遣到偏远的地方,这反映出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忧虑。

译文及注释

自古以来,功名之路充满艰辛,然而,谁能真正理解这些艰难历程的意义?历史往往被歪曲和遗忘,而在后世的混乱中,真相更是难以辨认。许多人试图将古人留下的糟粕当作精华来传颂,但真正的美与精神却是难以用笔墨完全捕捉的。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历史真实性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政治的忧虑。他通过对比古代圣贤和当代政治风气,揭露了政治上的虚伪和堕落。尽管面对政治变迁和个人遭遇的挫折,王安石仍保持了他对正直和美德的追求。

赏析

整首《读史》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批判和思考。王安石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他对历史真实和公正的追求,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批评。他的诗歌不仅揭示了时代的弊端,也展示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和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