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芳权
【注释】 1. 连州:古代地名,今属广东省。 2. 列郡:指整个岭南地区。 3. 弹丸:这里比喻国土小,力量弱。 4. 誓不移:发誓不放弃。 5. 土崩图苟免:形容国家危亡时的无奈和绝望。 6. 巷斗力相持:在小巷中进行激烈的斗争。 7. 天堑:自然形成的深沟大壑,比喻地势险要的关隘或山河。 8. 地维:大地,指国土。 9. 中秋临死夕:传说中中秋节是鬼节,所以有提到“吊死鬼”的说法
这首诗是追悼庄烈帝的,庄烈帝即明朝末代皇帝崇祯。 逐句释义如下: 1. 先王俭德从来少,声色何曾进御前。 这句诗表达了对先王节俭品德的怀念,以及声色之娱从未进入过他的生活。先王指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他的俭朴和克制让后人传颂。这里的“声色何曾进御前”是指皇帝很少享受声色之娱,这体现了他对奢侈生活的不屑一顾。 2. 饥馑荐臻兵更逼,恬嬉沿误鼎随迁。 这句诗描述了国家的饥荒情况,战争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祝古槐兄八十 渭水滩头一钓翁,理丝不问世穷通。 芦花掩映三洲棹,竹叶萧疏半亩宫。 客至不修花卉节,筵开自率素家风。 由来天爵人人贵,何必从王勒鼎功。 注释:渭水边,一位钓鱼的老翁。他理丝(即理鱼线)时不关心世俗的贫富荣辱。 芦花掩映着船桨,三洲(指中国南方)的水面上泛着轻舟。竹叶稀疏,半亩大的庭院里摆满了酒宴。客人来了,他不讲究礼仪,因为自己的家境清苦。宴会上,他自顾自地随意饮酒,没有顾及其他
渭水滩头一钓翁,理丝不问世穷通。 芦花掩映三洲棹,竹叶萧疏半亩宫。 客至不修花卉节,筵开自率素家风。 由来天爵人人贵,何必从王勒鼎功
连州列郡尽离披,独有弹丸誓不移。 谁肯土崩图苟免,犹能巷斗力相持。 千人毅魄凭天堑,万众雄心限地维。 闻说中秋临死夕,琵琶箫鼓闹城陴
先王俭德从来少,声色何曾进御前。 饥馑荐臻兵更逼,恬嬉沿误鼎随迁。 忧民实下千行泪,传警常惊一夜眠。 遥望园陵风雨夕,六龙肃肃尚行天
吴芳权是清代的诗人。以下是对吴芳权的详细介绍: 1. 基本信息 - 吴芳权的字号是建衡,号五峰,生于崇祯庚午(1630年),逝于康熙三年(1664年)。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在诗坛上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 吴芳权的诗歌风格独特,他的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反映社会现实为主,其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政治环境。 2. 主要成就 - 在清代众多诗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