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玉笛声呜咽。小亭夜月增凄切。月又不分明。教人怎么听。
更深人已尽。悄有灯和影。灯尽欲抛奴。谁怜影也无。

【注释】

谁家玉笛声呜咽:是谁家的玉笛发出凄切的哀鸣?呜咽,形容声音凄凉。

小亭夜月增凄切:夜晚的亭子里,月光更显得冷清、凄楚。

月又不分明:明月又显得不明亮,朦胧不清。

教人怎么听:让人如何去分辨呢?

更深人已尽:夜已很深,游人已经散尽。

悄有灯和影:悄悄地只剩下灯光与影子相伴。

灯尽欲抛奴:灯光即将燃尽,好像要抛弃我一样。

谁怜影也无:又有谁会同情我这身影的孤独呢?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诗,写一位思妇独守空房,对月抒怀的幽怨之情。诗中“玉笛”“月”“灯”“影”,是构成全诗意象的主要元素,它们构成了一幅幽美动人的画面。诗人以“谁家玉笛声呜咽”起兴,勾勒出一幅月夜清寂的景象。接着用“小亭夜月增凄切”承上启下,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一轮皓月,在诗人笔下,这轮月亮变得暗淡无光,仿佛被笼罩在凄惨的气氛之中;最后,“灯尽欲抛奴”一句,以景结情,使整个诗歌达到了高潮。

此诗的构思巧妙别致,全篇采用倒叙手法,首句先点“玉笛”,然后由“玉笛”引出“小亭夜月”。从“小亭夜月”到“灯尽欲抛奴”,诗人运用了层层深入的写法,把诗人的内心世界逐渐展现出来。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小亭夜月”暗喻诗人自己的孤独处境,“月又分明”则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苦,“怎奈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哀伤。

此诗语言简练而含蓄,情感真挚而深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