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瑟吴江正落枫,碧山古寺独携筇。
寒空鸟下岩边塔,残照僧归径外松。
虚寂高斋无俗韵,风狂弥勒有遗踪。
扁舟却趁寒潮去,梦里应闻夜半钟。
【解析】
此诗描写了寒山寺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寺庙的钟声和钟声所引发的梦境的怀念。“瑟瑟吴江正落枫,碧山古寺独携筇。”这是写景的首句,点出时间是深秋时节,天气寒冷,而作者独自一人去寒山寺拜访。“瑟瑟”一词,形容风吹枫叶之声,又形容秋气之清冷;“吴江正落枫”,点明地点是苏州,是著名的枫叶观赏地。“碧山古寺”指的是寒山寺,在苏州城西灵岩山顶。这一句写出了寒山寺周围自然环境的优美,为下文写景作铺垫。“寒空鸟下岩边塔,残照僧归径外松。”接着写景,描绘了寒山寺周围的自然景色。“寒空”二字写出了秋天的特点:天空阴沉,没有一丝阳光照射下来。“寒空”中的“寒”字,既是写天空的颜色,又是写天气的冷,还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鸟下岩边塔”写出了鸟儿飞落在寒山寺的古塔上。“残照”二字写出了太阳已经落山,夕阳的余晖映照着松柏。“径外松”写出了诗人行走在寺院之外的路上,看到的路旁的松树。“虚寂高斋无俗韵,风狂弥勒有遗踪。”这句诗写僧人的生活和行为。“虚寂”二字写出了僧人的清修生活,他们过着简朴、恬静的生活。“无俗韵”说明僧人不追求世俗的快乐。“风狂弥勒有遗踪”写出了僧人的行为举止。“风狂”写出了狂风暴雨的情况,“遗踪”写出了僧人在狂风暴雨中依然坚持修行。“扁舟却趁寒潮去,梦里应闻夜半钟。”诗人乘船离去,因为要赶在半夜的钟声敲之前赶到那里。“寒潮”写出了当时的季节特点,即冬季。“夜半钟”写出了钟声的时间,在半夜时分响起。“却”、“应”两个字表现出作者对钟声的渴望。“梦里应闻夜半钟”写出了钟声给作者带来的愉悦感受。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译文:
瑟瑟寒风中,吴江边上的枫叶正在纷纷落下,我独自前往寒山寺。
天阴云浓,寒风凛冽,一只鸟从岩石上的塔洞里飞了出来,夕阳斜射,一个僧人从外面的道路上回来了。
寒山寺的高堂空旷寂静,没有世俗的喧嚣;狂风中弥勒佛的形象依稀可见。
我乘着小船,趁着寒潮而去,希望在这深夜里听到那钟声。
赏析: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灵岩山上,始建于六朝时期,唐代改名为寒山寺。寒山寺以“枫桥夜泊”的名句传世。
这首诗是诗人登寒山寺后所作,表现了他游历寺庙时的所见所闻。诗中描写了寒山寺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的钟声和钟声引发梦中的景象的深切怀念之情。诗中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如把风比作弥勒佛,把枫叶比作僧人,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