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天台春已暮,探奇乱踏天台路。
山腰怪石耸嶙峋,虎豹虬龙仅容步。
侧身更向绝顶行,历尽崎岖渐坦平。
危桥尽处有奇窟,耳畔号呼风作声。
山中老人为余说,是名风洞殊奇绝。
吹嘘四序岭头云,解释三伏怀中热。
邀我攀藤入洞中,苍松几树影摩空。
洞前芳草芊芊绿,洞口山花故故红。
乘闲偶坐松阴下,一枕羲皇正潇洒。
倏忽风吹梦渐回,千层碧涧潺湲泻。
长啸一声天地清,洞门人去白云生。
何时重与山人约,不负松风梦里情。

【注释】

1、我来:我来到这里。

2、天台:天台山,今浙江省临海市。

3、探奇:探寻奇特的景观。

4、怪石:奇形怪状的石头。

5、虎豹虬龙:指山中的野兽和龙。

6、历尽崎岖渐坦平:走过许多险峻的山路而渐渐平坦。

7、危桥:高耸的桥梁。

8、奇窟:奇异的洞穴。

9、耳畔号呼风作声:仿佛听到风在耳边呼啸。

10、四序:四季。

11、三伏:夏季最热的时期。

12、乘闲偶坐松阴下:闲暇时偶然坐在松树的树荫下。

13、羲皇:古代神话中伏羲氏、女娲氏的并称,这里指传说中的圣人。

14、倏忽:突然之间。

15、千层碧涧潺湲泻:层层叠叠的清澈溪水流淌。

16、长啸一声天地清:长声长啸使天地也为之清明。

17、人去白云生:人走后,云雾缭绕。

18、何时重与山人约: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和隐士约定。

19、不负松风梦里情:不能辜负了梦中与山人的情谊。

【赏析】

《天台风洞歌》,作者不详,是一首描写游览天台山风景的小令。

首句点题,“我来天台春已暮”,表明游人来到天台的时间已经不早了。“探奇乱踏天台路”,说明游人是为了探访奇特的景色而去的。

二、三句描绘了天台路上的自然风光。“山腰怪石耸嶙峋,虎豹虬龙仅容步。”山腰上怪石嶙峋,只有老虎、豹子、蛟龙等凶猛的野兽才能在上面行走。

第四句写到了登顶后所见之景。“侧身更向绝顶行,历尽崎岖渐坦平。”游人侧身继续向前攀登,经历了很多困难后终于登上了山顶,看到的道路逐渐变得平坦起来。

五、六句描述了进入洞穴之后的情景。“危桥尽处有奇窟,耳畔号呼风作声。”在一座高高的桥尽头有一个奇异的洞穴,耳旁似乎可以听到风在呼啸。

七、八句描绘了洞外的风景。“山中老人为余说,是名风洞殊奇绝。”一位山中的老人为我解说,这个洞穴的名字叫作风洞,是非常奇妙的地方。

九、十句描绘了洞内的景象。“吹嘘四序岭头云,解释三伏怀中热。”风在吹嘘着四周的岭头云朵,把夏日三伏天的酷热都驱散了。

十一、十二两句描绘了进入山洞后的所见所感。“邀我攀藤入洞中,苍松几树影摩空。”邀请我去爬藤进入山洞,我看到有几棵苍劲的松树影子映照在天空之上。

十三四两句描绘了洞口外的景色。“洞前芳草芊芊绿,洞口山花故故红。”洞口前的花草繁盛茂盛,洞口处的山花鲜艳夺目。

十五到十八句描绘了游人在洞口附近闲坐的场景。“乘闲偶坐松阴下,一枕羲皇正潇洒。”我趁着休息的机会偶然坐在松树下,感觉十分惬意。

十九句突然转入梦境,二十句写出梦中所见景象。“倏忽风吹梦渐回,千层碧涧潺湲泻。”突然间一阵风吹来使我醒来,眼前出现了千层碧绿的山涧流水潺潺流动。

二十一句抒发感慨。“长啸一声天地清,洞门人去白云生。”我长声长啸,感到天地都变得清朗起来,当人们离去后,周围的云雾也开始弥漫开来。

二十四句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何时重与山人约,不负松风梦里情。”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再次相聚呢?我绝不辜负了梦中与隐士的深情厚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