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入邻疆,其识在觇国。
新墙卑故墙,谓其民力竭。
我昨至芜湖,高楼半天矗。
市廛何繁富,所陈皆异物。
转舟至宁太,曲折凡三日。
瓦屋无一椽,鹑衣多百结。
嗟我耕作俦,略似沟中瘠。
升平三十年,无旱干水溢。
元气应早苏,民穷胡此极。
此故人知之,未语先叹息。
土货百不行,利尽他人得。
鸦片遍闾阎,其害为尤剧。
万方胥一概,偏隅更何说。
其荣在毛发,其瘁在筋骨。
即有仓扁来,望之神先夺。
借问医国手,何以挽斯劫。
作歌谂有位,采风慎勿辍。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遵宪的《舟行偶成》。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古人入邻疆,其识在觇国。
    注释:古代人进入邻国,他们的智慧在于观察国家。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邻国的了解和洞察,通过观察来了解一个国家的强弱和发展趋势。

  2. 新墙卑故墙,谓其民力竭。
    注释:新的城墙比旧的城墙要低矮,这表明百姓的劳力已经耗尽了。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当地人民生活状况的担忧,可能是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百姓劳力枯竭。

  3. 我昨至芜湖,高楼半天矗。
    注释:昨天我到达芜湖,看到的高楼耸立在半天之上。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芜湖的繁华景象,高楼林立,展现了当时城市的繁荣程度。

  4. 市廛何繁富,所陈皆异物。
    注释:集市上的商品繁多而富饶,展示出来的都是异国他乡的特产。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芜湖市场的繁荣,商品种类繁多,来自不同地方的异国商品丰富多样。

  5. 转舟至宁太,曲折凡三日。
    注释:从芜湖转船到宁太(今属安徽省),经过曲折的道路,总共走了三天。
    赏析:这句话描述了诗人旅途中的艰难跋涉,体现了当时交通工具的落后和交通不便。

  6. 瓦屋无一椽,鹑衣多百结。
    注释:房屋是用瓦片搭建的,没有一根完整的椽子;衣服破旧不堪,有许多补丁。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贫穷地区的生活状况,简陋的居住条件和破旧的衣物反映了人民的贫困生活。

  7. 嗟我耕作俦,略似沟中瘠。
    注释:感叹那些从事耕作的人们,他们的生活非常贫瘠。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关注,农民的艰辛生活与城市繁华形成鲜明对比。

  8. 升平三十年,无旱干水溢。
    注释:经历了三十年的太平盛世,没有发生过旱灾和水灾。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人民带来了安宁和福祉。

  9. 元气应早苏,民穷胡此极。
    注释:国家的元气应该早日恢复,但人民却陷入了极度贫困的境地。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期待,同时也揭示了人民生活困苦的现实问题。

  10. 此故人知之,未语先叹息。
    注释:这位老朋友对此深有感触,还没说话就已经叹息起来。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诗人与故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共同经历的苦难,以及他对时局的关切和忧虑。

  11. 土货百不行,利尽他人得。
    注释:本地的货物无法流通,利益都被外来商人占据了。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当时商业贸易的状况,本土商品的市场被外来商人所垄断,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12. 鸦片遍闾阎,其害为尤剧。
    注释:鸦片广泛流传于民间,其危害极为严重。
    赏析:这句话揭露了鸦片的危害,对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反映了当时社会问题的严重性。

  13. 万方胥一概,偏隅更何说。
    注释:整个国家都受到同样的影响,偏远的地方就更难以幸免。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整体命运的关注,强调了偏远地区的困境。

  14. 其荣在毛发,其瘁在筋骨。
    注释:国家的繁荣在于外表的荣耀,而国家的衰败则体现在人们的筋骨之中。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深刻认识,指出了国家繁荣与否取决于内部因素。

  15. 即有仓扁来,望之神先夺。
    注释:即使是有贤能之臣来到朝廷,也难免会感到失望和沮丧。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担忧,表达了对贤臣遭遇不幸的同情和感慨。

  16. 借问医国手,何以挽斯劫。
    注释:请问那些擅长医治国家的人,你们如何能够挽救这个灾难?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危机的担忧,向那些有能力拯救国家的人发出求救信号。

  17. 作歌谂有位,采风慎勿辍。
    注释:创作歌曲以抒发感慨,收集民谣以免遗忘。
    赏析:这句话强调了诗歌在表达情感和记录历史方面的作用,鼓励诗人创作和收集民间故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