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草木繁,横纵始锄葺。
乱离二十年,亲故不复集。
榛莽袭衣裾,谁能辨井邑。
结茅汉之崖,绠短亦可汲。
云深日蠓曈,作息随出入。
种菽在冈原,种麦在阪隰。
麦生山彘多,况复官租急。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鉴赏,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发渭门宿茶喜滩”,发渭门宿茶喜滩:发渭门住宿在茶喜滩。渭水,流经今陕西省中部、甘肃省东部,是黄河最大支流。茶喜滩,即今陕西安康市境内的汉江口一带。这里指的是作者从汉中出发去往四川成都途中的驿站——茶喜滩。

“连山草木繁,横纵始锄葺”:连山草木茂盛,纵横交错开始耕种。

“乱离二十年,亲故不复集”:战乱已经持续二十年,亲朋好友都不在一起了。

“榛莽袭衣裾,谁能辨井邑”:荆棘丛生覆盖着衣服和衣襟,谁能辨认出这是什么地方呢?

“结茅汉之崖,绠短亦可汲”:在汉水边盖一间茅草房,即使绳索很短也可以用来打水。

“云深日蠓曈,作息随出入”:天色阴沉,太阳被云遮蔽,人们按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起居劳作(作息随出入)。

“种菽在冈原,种麦在阪隰”:在山坡上播种大豆,在山坡下种植小麦。

“麦生山猪多,况复官租急”:麦子长到山里野猪很多,何况官府征收赋税又很紧急。

【答案】

译文

我离开汉中出发前往成都的路上住下了茶喜滩。连绵起伏的山峦草木繁茂,开始进行农耕活动。经历了战乱二十年,我的亲朋好友都已不在我的身边了。

荆棘丛生覆盖着我的衣服和衣衫,谁能识别出这到底是哪里呢?在汉水边修建了一间茅草房,即使绳索很短也可以用来汲水煮饭。

天空昏暗,太阳被浓重的云层遮蔽,人们依照昼夜的规律来从事劳动或休息。山丘坡地上播种大豆,山坡下面种植小麦。

山上野猪很多,加之官府征敛赋税又非常迫切,生活困苦不堪。

赏析

本诗为送别诗。诗人由汉中出发赴蜀,途经茶喜滩时作此诗送别友人。首联写旅途所见之景:“连山草木繁”,连山之间林木葱茏,山野草木丰茂;横纵两向,正是开始耕作。颔联写路途之遥久:“乱离二十年”一句,点明时局动乱,朋友久别;“亲故不复集”一句写出自己因战乱而与亲朋离散的凄苦之情。颈联写旅途之艰难:“榛莽袭衣裾”,荆棘密布,衣衫褴褛,“谁能辨井邑”一句写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迷茫之感。尾联写旅途之艰辛:“结茅汉之涯”,“绠短亦可汲”两句写诗人虽身处偏僻之地,却依然不忘报国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