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危矶拥雪堂,髯苏凭吊意苍茫。
座中风月无今古,槛外山河阅霸王。
汉事可能通宛洛,吴人终竟失荆襄。
一时瑜亮归何处,江草江花送夕阳。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答案】
译文:
山崖上危耸的矶头拥着雪堂,苏轼凭吊感叹感慨万千。
座中风月没有今古之分,槛外江山见证了霸王。
汉代的事可能通达宛、洛,吴地人最终失却了荆州、襄洲。
一时间的英豪归向何处?江边草和江花送走了夕阳。
赏析:
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的前四句描写诗人在赤壁矶凭吊周瑜、诸葛亮等三国英雄的业绩。后四句写汉、吴两代的历史变迁。全诗语言平易,风格朴实。
“绝壁危矶拥雪堂”,起句点出所咏之地——赤壁(亦称赤鼻矶)。“拥”即围绕。“雪堂”为东坡之号。这里用夸张手法写出赤壁险要的形势。
“髯苏”指苏轼。“凭吊意苍茫”,是说凭吊周瑜,感慨万端。“髯”即长须。苏轼有美髯。“苍茫”,指茫茫无际的意思。
“座中风月无今古,槛外山河阅霸王。”两句是说,座中的风月古今相同,槛外的江山也见证了当年的英雄人物。“风月”指美好的景色。“霸王”指南北朝时的英雄项羽和后来的三国时期的英雄曹操、孙权、刘备。“览”是观察。这二句写赤壁古战场的宏伟景象和历史上的英雄业绩,表达作者凭吊古人的感慨。
“汉事可能通宛洛,吴人终竟失荆襄。”这二句是说汉朝的事可能通过宛县、洛阳而通达,但吴国的人终究丧失了荆州、襄阳。这二句是说,汉朝和吴国的兴亡盛衰,都各有其原因。“汉事”指汉朝的兴亡。“吴事”指吴国的兴亡。“荆襄”指荆州、襄阳等地,都是吴国曾经占领过的地区。“终竟”意为到底,究竟。二句以议论收束全篇,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成败的评论,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己对于历史兴衰的感慨。
“一时瑜亮归何处,江草江花送夕阳”。“瑜”指周瑜,“亮”指诸葛亮。“瑜亮”在这里是指周瑜和诸葛亮这两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归何处”指他们的结局如何。二句是说,周瑜和诸葛亮这两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如今已不知去向,他们昔日的功绩将随长江的流水和江边的花草一同消逝。这二句既是对周瑜和诸葛亮两位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对自己遭遇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慨情怀。
【答案】
译文:
山崖上危耸的矶头拥着雪堂,苏轼凭吊感叹感慨万千。
座中风月没有今古之分,槛外江山见证了霸王。
汉代的事可能通达宛、洛,吴地人最终失却了荆州、襄洲。
一时间的英豪归向何处?江边草和江花送走了夕阳。
赏析:
此诗是一首怀古诗。诗的前四句描写诗人在赤壁矶凭吊周瑜、诸葛亮等三国英雄的业绩。后四句写汉、吴两代的历史变迁。全诗语言平易,风格朴实。
“绝壁危矶拥雪堂”,起句点出所咏之地——赤壁(亦称赤鼻矶)。“拥”即围绕。“雪堂”为东坡之号。这里用夸张手法写出赤壁险要的形势。
“髯苏”指苏轼。“凭吊意苍茫”,是说凭吊周瑜,感慨万端。“髯”即长须。苏轼有美髯。“苍茫”,指茫茫无际的意思。
“座中风月无今古,槛外山河阅霸王。”两句是说,座中的风月古今相同,槛外的江山也见证了当年的英雄人物。“风月”指美好的景色。“霸王”指南北朝时的英雄项羽和后来的三国时期的英雄曹操、孙权、刘备。“览”是观察。这二句写赤壁古战场的宏伟景象和历史上的英雄业绩,表达作者凭吊古人的感慨。
“汉事可能通宛洛,吴人终竟失荆襄。”这二句是说汉朝的事可能通过宛县、洛阳而通达,但吴国的人终究丧失了荆州、襄阳。这二句是说,汉朝和吴国的兴亡盛衰,都各有其原因。“汉事”指汉朝的兴亡。“吴事”指吴国的兴亡。“荆襄”指荆州、襄阳等地,都是吴国曾经占领过的地区。“终竟”意为到底,究竟。二句以议论收束全篇,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成败的评论,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自己对于历史兴衰的感慨。
“一时瑜亮归何处,江草江花送夕阳”。 “瑜”指周瑜,“亮”指诸葛亮。“瑜亮”在这里是指周瑜和诸葛亮这两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归何处”指他们的结局如何。二句是说,周瑜和诸葛亮这两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如今已不知去向,他们昔日的功绩将随长江的流水和江边的花草一同消逝。这二句既是对周瑜和诸葛亮两位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对自己遭遇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慨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