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寸瞻何处,苍茫合暮烟。
秋声秦爵树,沙路鲁归田。
闻说徂徕宅,犹存庆历年。
停车正东望,凭吊一流连。
【注释】
瞻:看。肤寸:古代长度单位,1肤寸约合2尺。苍茫:辽阔无际的样子。合:覆盖。
秦爵树:指秦时种植的树木。
鲁归田:指鲁国(今山东曲阜一带)的田园。
徂徕宅:徂徕山是泰山的一个主峰,相传为东莱太守张良隐居之地。
凭吊:凭吊古迹,寄托哀思。
流连:留恋不止。
【赏析】
《泰安道中》写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秋初。诗人在赴兖州任所途中,途经泰山,登高遥望,触景生情,有感而作。
首联“肤寸瞻何处,苍茫合暮烟”。意思是说,在极目远眺之中,只见远处层层叠叠的群山,苍茫地笼罩着暮霭般的烟云。这两句诗写泰山之高峻、气象之壮阔,以“肤寸”比喻泰山之高大,以“暮烟”形容泰山之苍茫,用笔简洁有力,意境开阔雄浑。
颔联“秋声秦爵树,沙路鲁归田”。意思是说,秋风萧瑟中,那古老的秦代种下的树木发出阵阵凄凉声响;脚下沙土路上,是鲁国的田园风光。这两句诗写泰山上所见景色,以“秦爵树”比喻古老的秦代种下的树木,以“鲁归田”比喻沙土路上的田园风光。写景中寓含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
颈联“闻说徂徕宅,犹存庆历年”。“闻说”二字,表明诗人对徂徕山的了解,是从传闻中得来的。“犹存”二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徂徕山仍然存在的美好祝愿。
尾联“停车正东望,凭吊一流连”。“凭吊”二字,既表明诗人在此处停留下来,也表明他正在对徂徕山进行凭吊。“流连”二字,则表达了诗人对徂徕山的无限眷恋之情。
这首诗以泰山为背景,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色、表达自己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自己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的豪迈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