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陪夫子下阶吟,呜咽鸣蝉向我喑。
半月偎城动凉色,一风入木作秋音。
星云高灿还相媚,雾雨横凄忽见侵。
应有列仙在空阔,徘徊不下暝烟深。
【译文】
仰陪夫子吟诗下阶前,鸣蝉呜咽声却哑。
半月傍城凉气生,一阵秋风木叶响。
星云灿烂似相媚,雾雨凄凄忽侵门。
应有列仙在空阔,徘徊不进夜色深。
【注释】
①范先生:即范成大(1126—1193),字天益,一字至能,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官至少保大夫、参知政事,谥文穆。有《范石湖集》。②“仰陪夫子”句:指范成大的诗才和人品都很高,我有幸与他一同吟诗作对。夫子:对他人的尊称,此处泛指学问渊博的人。③“呜咽鸣蝉”句:鸣蝉之声虽哀婉动听,但作者却无法发出声音回应。④“半月”句:指八月天气渐凉,月色明亮。⑤“一风”句:形容秋风吹过树梢,发出声响。⑥“星云”句:指天上的星云璀璨夺目,令人眼花缭乱。⑦“雾雨”句:指天空中的雾气和雨水交加,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好像要侵犯到门前一样。⑧“列仙”句:意指那些超凡脱俗的仙人都在广阔的天地间徘徊,而我则只能在这昏暗的夜晚里徘徊不前。⑨“暝烟”句:指黄昏时分,烟雾弥漫的景象,暗示了时间已经很晚。
【赏析】
这首诗是范成大在立秋时写给范先生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以立秋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范先生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首联“仰陪夫子下阶吟,呜咽鸣蝉向我喑。”描绘了诗人与范先生一同吟诗的场景,以及鸣蝉之声虽然优美却无法发出声音的情况。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范先生诗歌才华的敬仰。
颔联“半月傍城凉色生,一风入木作秋音。”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以及秋风入木所发出的声音。这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秋天的凉爽和萧瑟。
颈联“星云高灿还相媚,雾雨横凄忽见侵。”则是对天空中星星和云彩的描写,以及雨天的凄凉感觉。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感伤。
尾联“应有列仙在空阔,徘徊不下暝烟深。”则是对仙人的想象和自己的感慨。这里通过对仙人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描绘出了秋天的自然景色,又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