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由北去,车迷大泽机。
烟屯萝径窄,翠滴涧云飞。
洞口仙家景,溪边野客扉。
风尘何事老,落落竟忘归。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遵循“诗歌形象→诗歌主旨→诗歌表达效果”的思路来组织答案。解答此题,首先理解每句的大意,然后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分析概括,最后结合写作背景及手法分析其艺术特点,注意从意境、结构、修辞、表现手法和语言等角度分析。
“大泽机”,指大泽乡。
“淡水由北去”,意思是说河水向北流,说明是秋天,而“车迷”又表明是夜晚。
“烟屯萝径窄,翠滴涧云飞”,意思是说烟雾弥漫在小路上,萝径狭窄;涧中的云彩像翠玉似的飘荡着。
“洞口仙家景,溪边野客扉”,意思是说洞口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溪边的门扉是由野客所建。
“风尘何事老,落落竟忘归”,意思是说风吹尘土已使容颜衰老,竟然忘记了回家。
译文:
秋夜,一条小河从北面流走,车灯迷蒙地驶向大泽乡,
烟雾弥漫的小路上萝径狭窄,涧中的云彩像翠玉一样飘荡。
洞口内是神仙的居处,溪畔的门扉是野客所建。
风吹尘土,已使容颜衰老,竟然忘记了回家。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夜宿于大泽乡的渡口,遥想那古渡口的景象,便写下这首诗。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三句抒情。
首句以“大泽机”点明地点。大泽是一片辽阔的水面;机是水边的码头,也就是渡口。诗人把“大泽”写成“机”,是有意夸张,突出了渡口的位置。次句“淡水由北去”,交代时间。诗人在夜里行舟至大泽之南的北岸,泊舟待旦。“机”在这里有“驿站”的意思,是古代交通往来必经之地。《诗经•卫风•氓》:“尔还而入我室,我念子兮,涕泗滂沱。”《古诗十九首》有“晨风鸣西屋,邦人崇朝服”。可见古代交通往来是很频繁的,因此,诗人选择这样一个地方作为夜泊之所,是再自然不过的。第三句“车迷大泽机”,是说渡口一带,因为连日大雨,河水涨满,船只无法通行,只好弃船上岸。诗人用“迷”字形容小船在河中行驶的情形,生动传神,既写出了当时的实际情况,又渲染了雨夜的气氛。第四句“烟屯萝径窄,翠滴涧云飞”,写渡口一带的景色。雾气弥漫,萝径狭窄难行,涧水碧绿,云雾缭绕,宛若仙境。
“洞口仙家景,溪边野客扉”,写渡口附近的景物。洞口内是神仙的居处,溪畔的门扉是野客所建。诗人通过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渡口附近的自然美,而且表现出诗人对这一带的向往之情。诗人虽然身在异地他乡,但一想起这一带美丽的景色,心中就不禁产生无限遐想。
“风尘何事老,落落竟忘归”,写诗人的感慨。“风尘”指旅途的奔波和劳顿,这里暗寓诗人的身世之感。由于旅途的艰辛,加之夜宿大泽之南,天明便要启航,所以诗人感叹自己已经年华老去,竟至于忘了回家。“落落”指孤高的样子,诗人用这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心志,表明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仍不改变初衷。
全诗语言简炼,情景交融,想象奇特,含蓄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