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滨非瘴乡,万户带病色。
生涯恃罂粟,一收胜再熟。
自从著严令,辍耕稍畏缩。
城厢复穷搜,繁灯夜争匿。
厉禁行如风,窳器亦不鬻。
知弃以为取,谋国有常策。
不修邻所利,蓄计且予毒。
奈何遣专司,色喜忽捧檄。
民间疾未瘳,官办沈犹拾。
饮鸩甘如饴,贪天夸己力。
坐令刚制心,为此一挫抑。
位卑言有罪,感叹了何益。
【译文】
泗滨不是瘴气之地,却到处是疾病。百姓生活完全依赖罂粟,一收成胜过两熟。自从颁布严令,农民们不敢耕作,稍作休耕就害怕。城厢里又进行搜查,夜晚繁灯争藏身。严厉禁令行不通,劣器也不再出售。知道抛弃的当作获取,谋国自有常法。不修邻所利,积蓄计策且毒害。奈何遣专司,喜色忽捧檄文。民间疾苦未消除,官办仍如拾遗。饮鸩甘如饴,贪天夸己力。坐令刚制心,为此一挫抑。位卑言有罪,感叹了何益。
【赏析】
《禁鸦片未尽有司又从而征之慨然有作》是一首七绝。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当局者一味地搜刮民脂民膏、横征暴敛的愤慨之情。全诗以辛辣的笔调揭露了清政府对人民横征暴敛的行为。
首联写泗滨并非瘴气之地,但到处是疾病。百姓生活完全依赖罂粟,一收成胜过两熟。诗人以“万户带病色”和“一收胜再熟”来描绘民众生活的艰难,生动地表现了他们的生活困境。
颔联直接点题,表明农民们生活困难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农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依靠罂粟,而一旦停止耕种,又担心受到惩罚。这种矛盾的生存状态,反映了农民们的无奈和辛酸。
颈联进一步揭露了清政府的横征暴敛行为。他们不仅在城市里搜查,还在夜晚繁灯下争着藏身,以此来逃避搜捕。这种无理的搜捕行为,使得农民们在面对官府时,既害怕又无助。
这首诗以讽刺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农民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清政府却依然横征暴敛,不顾民生。这种矛盾的社会现象,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
尾联以感叹收尾,表明即使诗人地位卑微,也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诗人感叹这种状况对自己有何益处,从而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评。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辛辣的笔触,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农民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清政府却依然横征暴敛,不顾民生。这种矛盾的社会现象,引发了人们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