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阑珊月上迟,半窗花影弄参差。
镫前络纬声声急,似为愁人织鬓丝。

【注释】

络纬:即蟋蟀,古人称其声似织布机之声。

阑珊:月光暗淡不明。

半窗花影弄参差:指月光照在窗花上,映出斑驳的光影,与窗户上摇曳的花影互相映衬,显得十分幽美。

镫前:指灯前。

络纬声声急:指络纬虫叫声急促,好像在为愁人编织鬓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抓住蟋蟀的特征,以极其生动的语言写出了秋夜蟋蟀鸣叫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秋夜、对秋天的感受。

首句写夜色阑珊时月亮上来了,时间已经不早了,接着就写到“半窗花影弄参差”,点明了是秋夜,而且是在一个有花的窗户前,花影摇曳,与月光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幽美。这里的“弄”字用得很好,它不仅写出了花影摇曳的样子,而且把作者看到这一景色而产生的感受也表达出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那摇曳的花影。

第二句“镫前络纬声声急”,进一步写蟋蟀鸣叫的情景。“镫前”二字用得极好,它不但表明了蟋蟀鸣叫的位置是在灯前,而且使读者联想到这一定是在秋天夜晚,因为这时人们常常使用油灯来照明,并且往往坐在灯旁纳凉。这样,蟋蟀的鸣叫就显得更加突出了。“声声急”三个字用得非常传神,不仅表现出蟋蟀叫声的急迫,而且表现出它们那种焦急的心情。因为这时候,它们的主食——小虫子已经快要被吃光,所以它们才急急忙忙地叫个不停。

后两句“似为愁人织鬓丝”,则是直接抒情,说蟋蟀的鸣叫好像在为那些因忧虑而睡不着觉的人在织鬓边的头发丝一般。这两句话虽然不是直接描写蟋蟀,但却很自然地将蟋蟀拟人化。

全诗通过描绘蟋蟀的叫声和动作,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