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从西湖来,衣上柳花碧。
举棹百里中,两头见山色。
山光近复远,不觉日将夕。
水际上渔人,烟中语山客。
明发下滩行,遥遥径微白。
《暮春归临平山》
【注释】:
1、朝从西湖来:早晨,我自西湖而来。
2、衣上柳花碧:衣服上挂满了柳树的白色花朵。
3、举棹百里中:举起船桨,行驶了一百里。
4、两头见山色:一上一下地看到了山的颜色。
5、山光近复远:山上的光影,近在咫尺,又远在天边。
6、不觉日将夕:不知不觉间,太阳就要落山了。
7、水际上渔人:在湖边的水边,有一位渔夫。
8、烟中语山客:在烟雾朦胧中,一位山中的隐士正在与渔夫交谈。
9、明发下滩行:第二天清晨出发,沿着江岸下行。
10、遥遥径微白:遥远的道路,只有一线的灯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暮春时节,乘舟经过临平山时所见景色和所闻之音,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悠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一句“朝从西湖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为后面的景色描绘打下了基础。诗人早晨从西湖出发,一路向西,穿过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野,来到临平山脚下,眼前的景象让他不禁感叹道:“真是美啊!”
接下来的四句“举棹百里中,两头见山色。山光近复远,不觉日将夕。”,诗人描述了他乘坐小船行进在百里长河之上,一上一下地看到了山的颜色。山上的光影,近在咫尺,又远在天边,让诗人感到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太阳就要落山了。
第五句“水际上渔人,烟中语山客”和第六句“山光近复远,不觉日将夕”,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湖边看到的情景。他看到一位渔夫在水边捕鱼,而一位山中的隐士正在与渔夫交谈。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让诗人感到无比的欣慰。
最后两句“明发下滩行,遥遥径微白”和“水际上渔人,烟中语山客”,诗人决定第二天清晨出发,沿着江岸下行。他沿着一条长长的小路,越走越远,只留下一线微弱的灯光。这种孤独而又坚定的身影,让人感到诗人的决心和勇气。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和追求真理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