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瘴无冬夏,通潮入堰潴。
荒田惟种蛤,小市竞租鱼。
番赕珊瑚贱,蛮賨翡翠疏。
最怜珠浦夜,月晕斗方诸。
送邹石生之广州
辟瘴无冬夏,通潮入堰潴。
荒田惟种蛤,小市竞租鱼。
番赕珊瑚贱,蛮賨翡翠疏。
最怜珠浦夜,月晕斗方诸。
注释:
- 辟瘴:驱逐瘴气,指消除疾病。
- 通潮:指江河的水流入大海,形成港口或堤坝。
- 荒田:指贫瘠的田地。
- 蛤:这里指的是一种海产品,即蛤蜊。
- 濠(háo):古时指挖成的护城河。堰(yàn):堤坝。
- 蛮賨(chóng):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此处泛指少数民族地区。
- 珠浦:地名,位于今天浙江省舟山群岛一带。
赏析:
《送邹石生之广州》是一首描写岭南景色和生活的古诗。诗人通过描绘岭南的自然风光和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的思念之情。
首句“辟瘴无冬夏”,意味着岭南之地能够驱散瘴疠(一种热带地区的传染病),无论冬天还是夏天都没有问题。这体现了岭南地区优越的环境条件和良好的气候。
第二句“通潮入堰潴”,描绘了珠江水系与南海相连的情况,江水流入大海后形成港口或堤坝,形成了丰富的渔业资源。这里的“潴”字,形容江水流入大海后形成的湖泊或海湾。
第三句“荒田惟种蛤”,则揭示了岭南地区土地贫瘠的现状。这里提到的“蛤”,是指生长在海滨滩涂上的蛤蜊等贝类动物,是该地区的重要渔业资源。
第四句“小市竞租鱼”,反映了岭南地区渔民们为了生计而进行的竞争。这里的“竞”字,强调了人们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展开的激烈竞争。
第五句“番赕珊瑚贱”,则揭示了岭南地区商品贸易的特点。这里的“番赕”(fán cí)一词,指的是来自海外的商品交易。由于当地出产的珊瑚价格低廉,使得这种商品的交易变得普遍而又常见。
第六句“蛮賨翡翠疏”,进一步描述了当地人对珠宝玉石的追求和珍视。这里的“蛮賨”指的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对于翡翠这样的贵重物品有着极高的需求。
最后一句“最怜珠浦夜,月晕斗方诸。”则将视角转向了夜晚的景色。这里的“珠浦”指的是今天的浙江省舟山群岛一带,而“月晕斗方诸”则描绘了夜空中月亮升起的景象。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