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仓奉命赴京师,追远趋陪释奠仪。
最幸斯文今有主,维持圣学待昌期。
【注释】
参列:参加。
东京:指京城,即东京洛阳。孔圣纪念祭:在孔庙举行的祭孔活动。
仓仓:仓皇,匆忙的样子,这里指仓皇受命赴京师。
释奠仪:古代学校开学时,皇帝亲临太学行释奠礼的仪式。
最幸:庆幸。
斯文:儒家经典。
今有主:现在有了主持者。
维持:保护、维持。
昌期:兴盛之时,比喻太平盛世。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被贬谪黄州时所作。当时,苏轼因与新党政见不合而遭贬谪,他虽身处逆境,但心系天下,忧国忧民,仍不忘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这首诗就是他在被贬黄州期间,为庆祝孔子诞辰而写的。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孔子的崇敬之情以及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之心。
首句“参列东京孔圣纪念祭”,交代了写作的背景。东京指的是北宋的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孔圣纪念祭是祭祀孔子的活动。诗人在被贬谪黄州期间,仍然关心国家的祭祀活动,并积极参与其中。
次句“仓仓奉命赴京师,追远趋陪释奠仪”,描写了诗人奔赴京师的情景。仓仓奉命赴京师,说明诗人在被贬期间,仍然受到朝廷的召请,参与重要的祭祀活动。追远,表示敬仰先人的情怀;趋陪,意为跟随参加。释奠仪,指祭祀孔庙时所行的礼仪活动。诗人参与了这次盛大的祭祀活动,体现了他对孔子的尊敬和对国家的忠诚。
第三句“最幸斯文今有主”,表达了诗人对于孔子成为国家主导者的欣慰之情。斯文,指儒家文化;今有主,意味着孔子已经成为国家的精神领袖和文化支柱。诗人深感庆幸,因为孔子成为了国家的领导力量,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指导。
尾句“维持圣学待昌期”,表达了诗人对孔子学问传承的美好期待。维,维护、保持;待昌期,意即期盼国家繁荣昌盛。这里的“昌期”可以理解为国家的鼎盛时期,也可以理解为孔子学问在当代的延续和发展。诗人希望孔子的学问能够得到传承和发展,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出贡献。
整首诗以颂扬孔子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孔子文化的尊重和继承。同时,诗人也通过参与祭祀活动,展示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