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喜亭边水势平,江山开展落帆轻。
灵旗暮雨湘累庙,火树银花步阐城。
客梦祇循鱼腹上,滩声还为虎牙惊。
楚天寥落乡音少,愁对元宵大月明。

元夕舟抵宜昌

至喜亭边水势平,江山开展落帆轻。

灵旗暮雨湘累庙,火树银花步阐城。

客梦祇循鱼腹上,滩声还为虎牙惊。

楚天寥落乡音少,愁对元宵大月明。

译文:
在至喜亭边,江水平静如镜,船儿轻轻划过。
夕阳西下,湘江边的庙宇映衬着灵旗的影子,犹如火树银花般灿烂。
游人的梦境仿佛是鱼腹之上,而滩上的声响又如同猛虎的牙齿被惊醒。
在楚国的天空之下,我感受到的是寥廓和空旷,乡音渐少,只留下深深的愁思,独自对着明亮的元宵月。

注释:

  1. 至喜亭边:指位于湖北宜昌市的至喜亭。
  2. 江山开展:形容江面宽阔、景色开阔。
  3. 灵旗暮雨:描述灵旗在暮色中随风飘扬,雨中的光景。
  4. 湘累庙:即岳阳洞庭湖中的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
  5. 步阐城:指荆州古城,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
  6. 鱼腹上:比喻梦中的感觉像在鱼腹中一样,轻盈而飘渺。
  7. 滩声:水中激流拍击石头的声音。
  8. 虎牙:形容声音如同老虎牙齿般的锐利和有力。
  9. 楚天:泛指长江以南的地区,也特指古代楚国所在的地域。
  10. 元宵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农历正月十五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元夕(元宵节)期间乘舟抵达宜昌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景物、抒发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内心的情感波动。首句“至喜亭边水势平”,直接点明了地点与天气状况,为后文的描述奠定了基调。接下来通过对“江山”、“神旗”及“火树银花”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也反映了节日气氛下的盛况。

诗人在旅途中经历了从平静到紧张再到宁静的变化,其中包含了对家乡的思念、对节日氛围的感受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反思。特别是结尾两句“楚天寥落乡音少,愁对元宵大月明”,更是把个人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使得整首诗显得更加深沉且充满情感。

这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唐代诗歌中常见的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