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民不恃法,宽猛施贵当。
爱民不在迹,喣妪祸转酿。
蚩愚亦何知,意溢情易放。
可亲不可亵,实惠恒相忘。
昔闻西邻叟,容容具雅量。
出见同巷儿,果饵必分饟。
一朝馈未周,面诟来无妄。
又闻东邻媪,爱子情盎盎。
方深舐犊怀,已见食枭状。
优容既养奸,滥予亦丛谤。
昨来案爰书,眦裂难曲谅。
静思蠢尔徒,谁使恣凶抗。
百钱害所基,骈首良悲怆。
所以郑大夫,火烈称良相。
寓言即自箴,小惠安足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连缀成文的线索,如:时间(季节、天气),地点(场景)、人物(身份、年龄、心理等)、事件、原因等,然后依据这些信息判断并填写;其次抓住关键句子,分析其内容特点,如诗句运用了比喻、夸张手法等,分析其表达效果,最后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赏析。注意不要摘抄原句,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及思想感情。
“治民不恃法,宽猛施贵当”意思是说治理百姓不依赖法律,宽严适度是应当如此的。“爱民不在迹,喣妪祸转酿”意思是说爱民之心不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反而招来祸患,这是由于过于溺爱造成的。“蚩愚亦何知,意溢情易放。可亲不可亵,实惠恒相忘。”意思是说愚昧无知的人也不明白这个道理,因为心里有过多的情感就放纵了。“昔闻西邻叟,容容具雅量。出见同巷儿,果饵必分饟。一朝馈未周,面诟来无妄。”意思是说从前听说有个西邻老头,他宽容仁爱,待人和气,乐于帮助人。后来看到他儿子被邻居的儿子用果子引诱,没有防备而吃下了,结果受到欺骗。“又闻东邻媪,爱子情盎盎。方深舐犊怀,已见食枭状。”“优容既养奸,滥予亦丛谤。”意思是说另一个邻居老太婆,疼爱她孩子,但过分溺爱反而害了他的儿子。“昨来案爰书,眦裂难曲谅。”意思是昨天接到案件,难以宽恕他的罪行。“静思蠢尔徒,谁使恣凶抗。”意思是仔细思考那些罪犯们,是谁纵容他们肆意胡为的。“百钱害所基,骈首良悲怆。”意思是说用一百钱毁掉了基础,真是让人悲哀。
“所以郑大夫,火烈称良相。”意思是说所以像郑国的大夫一样,火烧起来很旺盛才叫好样的良相。“寓言即自箴,小惠安足尚”意思是说寓言就是自己警醒自己的话,一点点的小恩惠哪里值得看重。
- 第一联:“治民不恃法,宽猛施贵当。”意思是说治理百姓不依赖法律,宽严适度是应当如此的。这句中“治”字表明了主旨。
- 第二联:“爱民不在迹,喣妪祸转酿。”意思是说爱民之心不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反而招来祸患,这是由于过于溺爱造成的。这句表现了作者的观点。
- 第三联:“蚩愚亦何知,意溢情易放。可亲不可亵,实惠恒相忘。”意思是说愚昧无知的人也不明白这个道理,因为心里有过多的情感就放纵了。这句表现了作者认为的道理。
- 第四联:“昔闻西邻叟,容容具雅量。出见同巷儿,果饵必分饟。”意思是说从前听说有个西邻老头,他宽容仁爱,待人和气,乐于帮助人。这句写出了前人的行为。
- 第五联:“一朝馈未周,面诟来无妄。”意思是说他儿子被邻居的儿子用果子引诱,没有防备而吃下了,结果受到欺骗。这句写出了后人的不幸遭遇。
- 第六联:“又闻东邻媪,爱子情盎盎。方深舐犊怀,已见食枭状。”意思是说另一个邻居老太婆,疼爱她孩子,但过分溺爱反而害了他的儿子。这两句写出了后人的教训。
- 第七联:“优容既养奸,滥予亦丛谤。”意思是说优柔寡断不能明辨是非,只会引来诽谤和陷害。这句写出了作者的告诫。
- 第八联:“昨来案爰书,眦裂难曲谅。”“静思蠢尔徒,谁使恣凶抗。”意思是说昨天接到案件,难以宽恕他的罪行。这句写到了作者的态度。
- 第九联:“百钱害所基,骈首良悲怆。”意思是说用一百钱毁掉了基础,真是让人悲哀。这句写出了作者的感慨。
- 第十联:“所以郑大夫,火烈称良相。”意思是说所以像郑国的大夫一样,火烧起来很旺盛才叫好样的良相。“寓言即自箴,小惠安足尚”意思是说寓言就是自己警醒自己的话,一点点的小恩惠哪里值得看重。这句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答案】
宽猛施贵当。爱民不在迹,喣妪祸转酿。蚩愚亦何知,意溢情易放。可亲不可亵,实惠恒相忘。昔闻西邻叟,容容具雅量。出见同巷儿,果饵必分饟。一朝馈未周,面诟来无妄。又闻东邻媪,爱子情盎盎。方深舐犊怀,已见食枭状。优容既养奸,滥予亦丛谤。昨来案爰书,眦裂难曲谅。静思蠢尔徒,谁使恣凶抗。百钱害所基,骈首良悲怆。所以郑大夫,火烈称良相。寓言即自箴,小惠安足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