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寝非关冷,何悲亦为秋。
井栏鸣斗叶,帘角入牵牛。
书剑怜生计,江湖感昔游。
披衣行更坐,风露一萤流。
《山斋秋夜四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此四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秋天,此时诗人已流寓梓州(治今四川三台县),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草堂定居,过着清苦的生活。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不寝非关冷,何悲亦为秋。
【注释】:不睡觉不是因为冷,悲伤也因为秋天来临。
【赏析】:首句表达了诗人因思念亲人而失眠的情景,但并非仅仅因为寒冷,而是内心深处的悲凉和哀愁。
井栏鸣斗叶,帘角入牵牛。
【注释】:井边辘轳的声音仿佛在叫唤月亮,帘子的角落好像进入了牵牛星。
【赏析】:第二句通过对比,将自然界中的月亮与井边的声响联系起来,用“鸣”“入”等动词描绘出一幅秋夜宁静而深邃的画面。
书剑怜生计,江湖感昔游。
【注释】:我带着书和剑来怜悯生计,想起过去的江湖岁月感慨良多。
【赏析】:第三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漂泊生活的怀念之情。书和剑象征着文人的学识和才能,同时也代表了诗人在政治生涯中求取功名的努力,而现在却因时局动荡而生活艰辛。
披衣行更坐,风露一萤流。
【注释】:穿上衣服去走动一会儿,又坐下来,只看到一缕风露和一只萤火虫在空中飘流。
【赏析】: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在秋夜中孤独地行走、静坐的场景,以及在微光中捕捉到的微弱生命迹象——萤火虫。这一细节增添了诗境的凄美,也让整首诗充满了哲思和哲理。
此诗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一个秋天夜晚的景象,通过对比和意象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感慨。同时,也体现了杜甫诗歌中常见的沉郁厚重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