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拓深惭国士知,六年席帽此头皮。
春风不厌无花果,夜雨还留失着棋。
路向紫阳寻道脉,天低南斗引旌旗。
马前咫尺家山近,梦逐星轺过岭时。

注释:

1 座主:指座主老师,即科举时的考官。

  1. 初颐园先生:指李慈铭,字次青,号初颐园,浙江仁和人,清朝著名学者。
  2. 视学:视察学校教育。
  3. 奉别:送别。
  4. 国士知:国士之知,指被国家看重的人才。
  5. 六年席帽此头皮:意指六年来一直戴着帽子,形容勤于学问或苦读。
  6. 春风不厌无花果:意指春天里,即使没有花朵的果实,也让人感到喜悦。
  7. 夜雨还留失着棋:夜晚的雨水让下棋的地方变得滑不留脚,比喻时间流逝,环境变化。
  8. 紫阳:紫阳山,位于福建省武夷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
  9. 天低南斗引旌旗:指北斗星在天空的位置很低,象征着指引。
  10. 马前咫尺家山近:意指在马前,家乡的山就在眼前,形容距离感很近。
  11. 星轺:古代的一种轻便车,这里指使者的车。

赏析:
这首《座主初颐园先生视学福建奉别二首》是一首描写离别之情的长诗。作者通过描绘与座主老师分别的场景,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仰和对未来道路的迷茫。全诗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首句“落拓深惭国士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学识浅薄的深深羞愧感。这种自我批评的精神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并不罕见,它反映了诗人谦虚好学的品格。

第二句“六年席帽此头皮”,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勤学苦读的形象。这里的“席帽”指的是戴帽子读书的场景,而“此头皮”则形象地展现了诗人长时间刻苦学习的状态。这两句共同构成了诗人勤学苦读的形象,也体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第三句“春风不厌无花果”,以春风吹拂万物生的景象,比喻知识的力量能够滋养心灵,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珍视,以及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第四句“夜雨还留失着棋”,则运用了“失着棋”这一典故,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这里的“夜雨”和“失着棋”都暗示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感慨。

第五、六、七句则是对诗人未来道路的展望和期待。其中“紫阳寻道脉”表达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敬仰和追求,他希望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而“天低南斗引旌旗”则寓意着北斗星的指引,象征着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

最后两句“马前咫尺家山近”,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在马前,诗人仿佛能感受到家乡的气息,感受到家的温暖。而“梦逐星轺过岭时”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梦想。他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像乘坐星轺那样,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勤奋好学、心怀梦想、勇于追求的文人形象。同时,它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要珍惜时间,不断学习和进步,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