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平生痛雉罹,那知分手竟如斯。
爨湮逼几咿唔日,缇骑临门慷慨时。
身到尽忠方尽孝,人如吾弟是吾师。
泫然有泪凭谁洒,旅榇归魂好共随。
丙寅夜扶仲弟柩南还途次泣成
追忆平生痛雉罹,那知分手竟如斯。
爨湮逼几咿唔日,缇骑临门慷慨时。
身到尽忠方尽孝,人如吾弟是吾师。
泫然有泪凭谁洒,旅榇归魂好共随。
【注释】
- 丙寅:即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
- 雉罹(yī):指雉鸡,这里借指自己。
- 爨(cuàn)湮(yān):灶烟上腾,炊烟弥漫。
- 缇(tí)骑:指明朝官兵,穿红色战袍。
- 旅榇:行装。
【翻译】
回忆当年为国事担忧,痛苦地想到自己被害,没想到今天竟然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
厨房的炊烟缭绕上升,我仿佛听到了弟弟还在为我叹息;朝廷的官军逼近,我感受到了弟弟的慷慨激昂。
虽然到了战场却仍不忘孝顺父母,就像弟弟是我的老师一样教导我。
泪水无法止住,只能让它们随着棺材一起回到故乡。
【赏析】
此诗作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诗人在途中闻知伯兄被害的消息后写下此诗表达悲痛之情。首联写“雉罹”,暗喻诗人自己因直言进谏而遭祸,表达了诗人对伯兄的怀念及对朝廷的怨恨。颔联写伯兄惨死,作者感其生前之恩,对其壮烈牺牲表示哀悼。颈联写诗人自己虽已赴战场,但内心始终念念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及伯兄对他的教诲。尾联则表达出诗人对伯兄的深深思念和对祖国命运的担忧。
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用“雉罹”、“爨湮”来比喻自己,表达了对伯兄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