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溪山色近如何?
秋已萧条水已波。
我亦清深抵千尺,桃花潭上昔曾过。
【注释】
泾县:今属安徽。宣城:今属安徽。
清深:指深潭水。万尺:形容很深。桃花潭: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南,为古南陵县的治所,因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而闻名。
【赏析】
此诗是作者于宣城(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县)所作,作于淳熙八年(1181)。钱端伯自泾县来到宣城,与诗人相遇。钱佩庄是江西鄱阳县人,曾任过江西提举,后任徽猷阁学士、知隆兴府,又调任建昌军(治所在今江西南康),最后官居中书舍人,兼权户部侍郎。他的字叫“端伯”,号“乐斋”。这首诗就是他游历江南,途经宣城时写的。钱端伯和诗人一样都是宋代著名的诗人。
首联:钱端伯从泾县来到这里,到了宣城,诗人就问他:“琴溪山色近如何?”这一句是诗人询问钱端伯对于宣城的山川景物的感受。琴溪即琴江,发源于安徽泾县境内九子岩,流经宣城至郎溪入长江。
颔联:诗人接着说:“秋已萧条水已波。”意思是说宣城的秋天已经变得非常萧条了。秋天的时候,宣城的水面上已经泛起了波纹。这句诗描绘出了一幅秋天来临的景色,同时也暗示了宣城这个城市在秋天的时候,也会变得萧条起来。
颈联:然后,诗人又说:“我亦清深抵千尺,桃花潭上昔曾过。”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的家乡的山水也是清深的,像千尺的高山一样;我过去在桃花潭上也曾经来过。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一个典故来形容自己的情感:“桃花潭上昔曾过。”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在桃花潭这个地方也曾度过许多美好的时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