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门绿树若相迎,一道红墙隔水明。
小试龙团禅榻畔,静听铃语答钟声。
【注释】
报本寺:位于江西庐山东门,始建于唐代,是佛教禅宗的著名寺院。
相迎: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欢迎我。
龙团:茶名。
禅榻:僧人打坐的垫子。
答钟:撞钟。
【赏析】
这是一首游山寺院之作。首句写景,点明地点、时间和人物。次句以“一道红墙”和“隔水明”,写出了山门的景色。后两句写自己游览寺庙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对佛家的崇敬之情。
山门绿树若相迎,一道红墙隔水明。
小试龙团禅榻畔,静听铃语答钟声。
【注释】
报本寺:位于江西庐山东门,始建于唐代,是佛教禅宗的著名寺院。
相迎: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欢迎我。
龙团:茶名。
禅榻:僧人打坐的垫子。
答钟:撞钟。
【赏析】
这是一首游山寺院之作。首句写景,点明地点、时间和人物。次句以“一道红墙”和“隔水明”,写出了山门的景色。后两句写自己游览寺庙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对佛家的崇敬之情。
白燕 翩然宣至是耶非,五色天书近代稀。 萧瑟空梁泥渐落,吉祥虚室梦先归。 素心谁与盟朱缕,皓首何堪补黑衣。 铁冢海庵遗迹在,春来好向故山飞。 注释: 1. 翩然宣至是耶非 - 燕子翩翩飞翔,似乎在宣示着某种真理或信息,但又说不清是真是假。 2. 五色天书近代稀 - 这里指的是天上的五彩祥瑞之云(五色云),这种祥瑞之云在近代已经很少见到了,象征着吉祥和好运。 3. 萧瑟空梁泥渐落 -
【注释】 报本寺:位于江西庐山东门,始建于唐代,是佛教禅宗的著名寺院。 相迎: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欢迎我。 龙团:茶名。 禅榻:僧人打坐的垫子。 答钟:撞钟。 【赏析】 这是一首游山寺院之作。首句写景,点明地点、时间和人物。次句以“一道红墙”和“隔水明”,写出了山门的景色。后两句写自己游览寺庙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对佛家的崇敬之情
汪锡涛是清朝时期的诗人,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著称。以下是具体介绍: 1. 生平简介 - 字号及籍贯:汪锡涛,字秋轩,青浦人,诸生。 - 身份背景:他的一生虽然经历了诸多坎坷,但最终并未放弃对诗歌创作的热情,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 2. 文学作品 - 诗歌主题:汪锡涛的诗作中常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例如,在他的《白燕》一诗中,通过描绘燕子的形象
白燕 翩然宣至是耶非,五色天书近代稀。 萧瑟空梁泥渐落,吉祥虚室梦先归。 素心谁与盟朱缕,皓首何堪补黑衣。 铁冢海庵遗迹在,春来好向故山飞。 注释: 1. 翩然宣至是耶非 - 燕子翩翩飞翔,似乎在宣示着某种真理或信息,但又说不清是真是假。 2. 五色天书近代稀 - 这里指的是天上的五彩祥瑞之云(五色云),这种祥瑞之云在近代已经很少见到了,象征着吉祥和好运。 3. 萧瑟空梁泥渐落 -
这首诗是元代陈坤维的作品,描述了他与友人共同创作诗歌的情景。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寒女生涯事可知,残篇临弃更题诗。(首联) - “寒女”指的是贫困的女性诗人。 - “生涯事”是指她的生活和职业。 - “残篇”指的是她的旧诗作。 - “临弃”指的是面对丢弃。 - “更题诗”指的是重新写诗。 一般蠹粉飘花感,略抵离鸾别鹄悲。(颔联) - “蠹粉”指的是书籍上的尘埃。 -
诗句解释与翻译 1. 少小曾期阆苑游,不图铩羽几经秋。 - 注释:年轻时曾期待在阆苑(传说中的神仙居所)游玩,但没想到最终会遭遇挫折。 2. 易能寡过年须假,壮不如人老亦羞。 - 译文:容易的事情很少需要通过努力来获得,但是年纪大了,如果不努力就感到羞愧。 3. 分内功名灰已久,此中甘苦味还留。 - 注释: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已经完成了很长时间,这里的甘苦滋味依然存在。 4.
【注释】 七里滩:在长江中游湖北境内。 上有高山下深谷:高高的山,低低的谷,形容地势险要。 起:形成。 浪如屋:波浪好像屋顶一样。 欲问此滩是何名:想要知道这地方叫什么名字。 舟人摇手颜觳觫:船夫摇动船桨,脸上露出恐惧的神色。 颜觳觫:形容恐惧的样子。 天无光:天昏地暗,指大雾弥漫,看不清道路。 转毂:车轮转动的声音,形容水波激荡的声音。 一线长绳天外牵:一根线从天上拉过来。 巉岩麓:险峻的山崖
这首诗是李白在安禄山叛乱后,对当时政治腐败的批判。 夜郎叹 唐家支庶领大藩,禄山闻之为胆寒。 唐家支庶,即唐家的后代,领有大藩即是掌握重兵,禄山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害怕。 贺兰一言倾房公,骨肉猜嫌填心胸。 贺兰一语就能使房公心惊胆战,骨肉猜忌,人心不宁,这是由于政治的黑暗所导致的。 永王谋反出附会,王不能明白何怪。 永王谋反,被朝廷所利用,但王又不能理解其中的道理
【注释】: 赞皇之勋配裴度,度荐宰相才,此言殊不误。牛李之怨亦由度,黑白昭然本易悟。 赞皇(唐穆宗时宰相)在位时期,牛僧孺和李宗闵互相排挤,形成牛李党争的激烈局面。赞皇(唐穆宗时宰相)任宰相期间,牛、李两党的矛盾十分尖锐,赞皇(唐穆宗时宰相)力排众议,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使牛、李两党暂时和解。因此,赞皇(唐穆宗时宰相)被人们誉为“救牛”的人。牛、李两党的斗争是唐朝政治生活中的一大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