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草虽焚未可轻,一缄妄出祸机生。
新州赦后昭州窜,二客同时有令名。

【注释】

1、宋史:即《宋史》,记载了宋代的历史。

2、邹志完:指宋朝的大臣邹应龙,因上疏劝谏皇帝而被贬谪。

3、谏草:指邹应龙所上奏的劝谏文稿。

4、焚:烧掉。

5、妄出:轻率地发表。

6、祸机:祸患的种子。

7、新州:地名,位于今广西境内。

8、昭州:地名,位于今广东境内。

9、同时:指在同一年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读了宋代的《宋史》后有感而发的作品。

第一句“谏草虽焚未可轻”,说的是即使谏草被焚烧,也不能因此就轻视它。这里的“焚”字,既指谏草被烧毁,也暗含着对朝廷焚毁谏草行为的不满。第二句“一缄妄出祸机生”,则是指邹应龙的劝谏书被随意地抛出,从而引起了祸害的种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邹应龙的劝谏书虽然被焚烧,但是其背后所隐藏的危险却是存在的,这种危险一旦爆发,就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第三句“新州赦后昭州窜”,则是说在新州的赦免之后,邹应龙就被贬到了昭州。这句话中的“昭州”,指的是当时广东省的一个地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在新州的赦免之后,邹应龙的罪责依然难以免除,只能被迫被贬到昭州这个偏远地区。

第四句“二客同时有令名”,则是说在这两位被贬的人中,邹应龙和另一人都有着美好的名声。这里的“二客”,指的是邹应龙和他的同伴。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在这两位被贬的人中,邹应龙和他的同伴都有着美好的名声。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邹应龙和他同伴的不幸遭遇。

整首诗通过对邹应龙的经历进行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