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岂先生志,甘为隐遁流。
草堂聊托迹,涧水不知秋。
明月梨花梦,空江鹤影留。
我来肃瞻拜,仍作上沙游。

【诗句释义】

二月十七日经过黎里众善堂拜谒徐俟斋先生祠

此岂先生志,甘为隐遁流。

草堂聊托迹,涧水不知秋。

明月梨花梦,空江鹤影留。

我来肃瞻拜,仍作上沙游。

【译文】

二月十七日经过黎里众善堂拜谒徐俟斋先生祠

这难道是先生的理想吗?他甘心隐居遁世。

草堂暂且寄身,涧中的水不知道季节已经变换。

明月下的梨花如同梦境,空寂的江面上只有孤鹤的影子停留。

我今天来到这里恭敬地拜见,仍然像在上沙游玩一样畅快。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过黎里众善堂后所作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诗人拜谒徐俟斋先生祠的情景。

首联“此岂先生志,甘为隐遁流”直接点题,表明诗人前来拜访的原因。诗人认为徐俟斋先生的志向正是自己追求的,因此愿意追随他的足迹,隐逸于山林之中。这表达了诗人对徐俟斋先生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的志向。

颔联“草堂聊托迹,涧水不知秋”描绘了诗人与徐俟斋先生共度时光的场景。在这里,诗人借“草堂”和“涧水”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徐先生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己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

颈联“明月梨花梦,空江鹤影留”则是诗人对徐先生的一种寄托和怀念。月亮如玉盘般皎洁明亮,照亮了梨花盛开的夜晚;而鹤影则在空旷的江面上留下深深的印迹,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对徐先生的思念之情。

尾联“我来肃瞻拜,仍作上沙游”则是诗人对这次拜访的总结和感慨。诗人来到此地,不仅是为了参拜徐先生,更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敬意和思念之情。诗人表示自己将永远铭记这次拜访的经历,就像在上沙湖边畅游一样自由自在。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徐俟斋先生共度时光的场景以及表达诗人对徐先生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对徐先生高尚品质的敬佩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