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乎国祚昌,士气扬。士气烈,国祚折。卓哉梁溪顾端文,神熹两朝第一人。
洞穿理窟执道要,南畿丙子张厥军。尔时江陵位首辅,公不私谒通要津。
郎官诽议竭忠荩,不负所学自始进。晚年讲道东林开,中以朋党指党魁。
芝兰刈杀萧艾盛,众君子尽国亦摧。谁知白贲守丘园,非立气节树声援。
末流贾祸咎攸致,罗织岂公意中事。抑之愈下扬愈高,三元齐名泰三爻。
独不见晦翁衍心传,鹿洞集大全。庆元攻伪学!名亦最居先。
又不见晦翁《登科录》,藏者珍如玉。况此风檐手泽真,士林传颂倍精神。
士林传颂倍精神,道南士气千秋振。

这首诗是明代顾端文公的墨迹遗迹,以下是逐句释义和相应的译文。

嗟乎国祚昌,士气扬。士气烈,国祚折。
【注释】:

  • 嗟乎:感叹词,表示遗憾或惋惜。
  • 国祚昌:国家的统治权长久存在。
  • 士气扬:士气高昂,士气旺盛。
  • 士气烈:士气激烈,士气高涨。
  • 国祚折:国家的统治权衰落。

卓哉梁溪顾端文,神熹两朝第一人。
【注释】:

  • 卓哉:卓越,非常杰出。
  • 梁溪:地名,今江苏无锡。
  • 神熹:指顾端文的精神、品质高尚,如神一般光明磊落。
  • 两朝:明朝和清朝。
  • 第一人:在两个朝代中最为优秀者。

洞穿理窟执道要,南畿丙子张厥军。尔时江陵位首辅,公不私谒通要津。
【注释】:

  • 洞穿理窟:深入理解道理。
  • 执道要:掌握并遵循道德的原则。
  • 南畿丙子:指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因为“南畿”是明朝的一个行政区划,丙子是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 张厥军:建立军队。
  • 位首辅:担任首辅大臣。
  • 公不私谒:不以私情求见。
  • 通要津:得到重要人物的引荐或者关照。

郎官诽议竭忠荩,不负所学自始进。晚年讲道东林开,中以朋党指党魁。
【注释】:

  • 郎官:朝廷中的官员。
  • 诽议:非议,批评。
  • 竭忠荩:尽忠竭力。
  • 负:辜负。
  • 所学:所学的东西或知识。
  • 自始进:开始就立志进入官场或者仕途。
  • 讲道:阐述道理,传授学问。
  • 东林:东林党,明朝一个政治派别。

芝兰刈杀萧艾盛,众君子尽国亦摧。谁知白贲守丘园,非立气节树声援。
【注释】:

  • 芝兰: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 刈杀:摧残,摧毁。
  • 萧艾盛:形容萧艾长得茂盛,这里指萧艾的衰败。
  • 众君子:指朝廷中的正直官员。
  • 尽国:整个国家。
  • 摧:摧毁。
  • 白贲:形容人廉洁,有节操。
  • 守丘园:隐居于田园之中。
  • 非立气节:不是坚守正义和气节。
  • 树声援:为别人提供支持和帮助。

末流贾祸咎攸致,罗织岂公意中事。抑之愈下扬愈高,三元齐名泰三爻。
【注释】:

  • 末流:末路,末代。
  • 贾祸咎:招来灾祸和罪责。
  • 抑之愈下扬愈高:压制下去反而更加显得突出。
  • 三元:指科举考试中的三个等级,即解元、会元、状元。
  • 泰三爻:指八卦中的三个爻数,代表事物发展的三个阶段。

独不见晦翁衍心传,鹿洞集大全。庆元攻伪学,名亦最居先。
【注释】:

  • 晦翁:指朱熹,南宋著名哲学家、文学家、理学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 衍心传:将思想传授下来,流传后世。
  • 鹿洞集大全:指收录了朱熹思想的《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 庆元:南宋宁宗时期的一个年号。
  • 攻伪学:攻击朱熹的学说。
  • 名亦最居先:名声也最为显著。

又不见晦翁《登科录》,藏者珍如玉。况此风檐手泽真,士林传颂倍精神。
【注释】:

  • 又见:再次提到。
  • 《登科录》:科举考试的记录册,记载了参加科举考试者的姓名、籍贯、考试成绩等信息。
  • 藏者珍如玉:珍藏着如同玉石一样宝贵。
  • 风檐手泽真:指风檐之下留下的真实痕迹和印记。
  • 士林传颂倍精神:士人之间广泛流传赞誉,增加了精神上的价值。

士林传颂倍精神,道南士气千秋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