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寻彼岸叹迷津,暂对山僧面目真。
暮雨留车成小住,寒云锁寺不知春。
子将月旦寻遗论,明远风怀信可人。
记取汝坟桥畔路,重来桑下证前因。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由鲍雅堂前辈留赠寺僧而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及其赏析:
欲寻彼岸叹迷津,暂对山僧面目真。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想要寻找彼岸(指精神或心灵的解脱),但感叹于人生的困惑和迷茫。”彼岸”在佛教中指的是达到涅槃的境界,即超脱生死轮回。”叹迷津”则是指作者在追求这个目标时,感到人生的道路迷茫而难以找到方向。”暂对山僧面目真”中的“暂对”可能表示作者暂时与山中的僧人相遇,而“面目真”则意味着这些僧人的真实面目。
暮雨留车成小住,寒云锁寺不知春。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雨后的景象,暮色中的大雨使得作者的车停在院内,不得不暂时停留。这里的“小住”可能表示停留的时间较短。同时,“寒云锁寺”暗示了天气寒冷,云雾密布,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而“不知春”则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可能是由于天气寒冷导致人们感觉不到春天的气息。
子将月旦寻遗论,明远风怀信可人。
这句诗中的“子将月旦寻遗论”可能是在表达作者想要寻找关于佛法的遗训或者教诲。”月旦”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月亮,因为月亮有时被称为“月旦”。而“遗论”则是指过去流传下来的言论或者学说。这里的“寻遗论”可能是指作者在探索佛法的过程中,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有价值的见解。
记取汝坟桥畔路,重来桑下证前因。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记取汝坟桥畔路” 中的“汝坟桥畔路”可能指的是作者之前曾经走过的路,这条道路见证了他的成长和变化。”重来桑下证前因” 则表明作者希望在未来有机会再次回到这个地方,通过重新行走在那条道路上,来验证自己之前的经历和成长。这里的“桑下”可能指的是一个熟悉的地点或者是某个象征意义的地方,代表着作者的回忆和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佛法的追求,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迷茫、坚定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同时,通过对山僧和寺庙的描述,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禅宗思想的理解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