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落深秋候,匡床坐复眠。
一声远归雁,万里欲寒天。
隔院砧何急,虚窗月自圆。
不堪思往事,欹枕夜如年。
秋夜
【注释】:
牢落:孤寂,凄凉。
匡床:即“匡床”,指用木棍支撑着的床。
何急:多么急促。
虚窗月自圆:月光下,窗户明亮,月亮也显得格外圆满。
欹枕:侧身而卧。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所作。诗中通过描绘深秋的景色和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的前两句”牢落深秋候,匡床坐复眠。”描绘了深秋时节的景色和诗人的心情。”牢落”形容孤独、凄凉,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深秋”则突出了季节的特点。”匡床”是一种用木头撑起的床,诗人坐在上面,然后又躺下睡觉,表现出他此时的疲倦和无所事事的状态。
第三句”一声远归雁,万里欲寒天。”以归雁作为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万里”则强调了这种思念的距离之远。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寒冷。
第四句”隔院砧何急,虚窗月自圆。”则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描绘了诗人所感受到的场景。”隔院砧声”是指远处传来的敲击声,诗人听到了这个声音,却因为距离遥远而觉得它急促;”虚窗月自圆”则是说,即使身处空旷的房间之中,明亮的月光依然显得圆满无缺。这两句通过对声音和光线的描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第五句”不堪思往事,欹枕夜如年。”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不堪思往事”表达了他对过去的回忆无法忍受;”夜如年”则形容时间的流逝之快,使夜晚变得漫长而难以熬过。整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写深秋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