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共秦云断,愁随漳水盈。
可怜丝管在,犹是昔年声。
穗帐流尘集,璇阶蔓草生。
只凭陵上月,回照绮罗情。
诗句释义
- 铜雀台: 指的是古代的一座著名的楼台,通常与曹操有关。在这里,它可能象征着一个历史和文化的交汇点。
- 恩共秦云断: 这里的“秦”可能指代历史上的秦朝或其相关人物,而“云断”则形容恩情已经断裂,不再续接。
- 愁随漳水盈: “漳水”是一条河流的名字,这里用来比喻愁绪如同水流一般无法停止。
- 可怜丝管在: 丝管,常用来代指乐器。这句话表达了对昔日繁华景象的怀念,即使现在这些音乐和器乐已经不再存在。
- 犹是昔年声: 虽然现在的音乐和声音不再,但它们曾经的存在感依旧存在,仿佛还回响在这个时空中。
- 穗帐流尘集: “穗帐”可能是指一种古代的帐篷或者装饰物。“流尘集”表示这些物件上落满了灰尘。
- 璇阶蔓草生: “璇阶”可能是指雕刻精美的台阶,这里用来象征过去辉煌的建筑。“蔓草生”则形容现在的环境变得荒凉,没有生机。
- 只凭陵上月,回照绮罗情: “陵上月”可能指的是高处的天空之月,用来形容月光的清辉能够反射出过去的华丽和情感。
译文
铜雀台
恩情如断了的秦云,愁绪随着漳水的流动而满溢。
可惜曾经美妙的乐音和丝竹之声已消逝,仍然回荡着往昔的声音。
昔日华丽的穗帐现被尘埃覆盖,昔日精致的璇阶长满了野草。
只有那高处的月光可以映照出昔日绮丽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与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利用自然景象和建筑元素来隐喻人的感情变化,以及历史的兴衰。通过对铜雀台的描述,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过去荣华的追忆,也反映了对当前荒凉景象的不满和无奈。整体而言,诗歌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种从兴盛到衰落的历史沧桑感,以及对美好记忆的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