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滞长安,那堪旅骑单。
家贫轻久客,世难悔微官。
夜雨江声急,秋风蕙草寒。
尺书何处达,遥望楚云端。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题考核选择重要诗句的作用,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试题的类型,本题属于“作用类”试题,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圈定答题区,最后对诗歌进行赏析。本题中“十载滞长安”,“滞”是滞留的意思;“那堪旅骑单”,那堪:哪堪,怎能忍受。旅骑:远行的客人。“家贫轻久客”,意思是说家里贫穷,又长期在外为官。“尺书何处达”,指书信难以送到,也暗含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遥望楚云端”,遥望:远望。楚云:楚国的云。楚地在长安之南,故称楚云。诗人在长安十年,一直过着客居的生活,现在又要离开长安,远赴楚地了,所以不禁感慨万端:想当年我滞留长安,十年来没有回去啊!真是不堪设想;想到家中贫困,长期在外做官,又觉得惭愧。这两句是说自己的处境艰难,不能回家,也不能继续做官了。“夜雨江声急”,“急”是形容江水流动的声音急促而响亮。“秋风蕙草寒”,秋风萧瑟,吹动兰草发出飒飒声音,使人感觉到秋意已浓。这句是描写送别友人时的景色,也是诗人当时心情的象征。“尺书何处达”,“尺书”即尺素,古代用竹简写字,一尺见方,故称尺书或尺素。这里指代朋友的来信。“尺书”,是写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交往。“遥望楚云端”,是写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最后诗人以一句结尾:“遥望楚云端。”这是送别的绝笔,也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答案】
译文:
十年间滞留在长安,哪能忍受旅途中的孤身一人?家境贫寒,地位卑微,又长期为官在外,怎可忘记自己的微
职。
夜深人静时听到潇潇雨声,秋风吹拂着蕙草感到阵阵寒意。
寄出一封书信,不知能否送达远方的朋友?
赏析:
诗的前四句,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状和心境。首句写十年羁留长安不得还乡的愁苦。次句写友人远游在外,孤身
一人,处境孤单。第三句是说自己家境贫寒,地位低下,长期在朝为官,愧对朝廷重用。第四句是说友人处境困难,思归
之心急切,而自己又不能为他分忧解难。这四句是写离情和仕途坎坷之情,感情沉痛而激切。
后四句写临行之际的情景。前两句写夜雨淅沥,江流急速,秋风萧瑟,草木凋零。这两句是写景,但景中含情
。诗人借风雨、草木、江流等自然景物的变化,抒发了内心的惆怅之情。后两句写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表达了对友
人间别后的殷切期望和关切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