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桥西泊画船,垂杨倒影入沦涟。
人人都上生公石,几辈曾参不语禅。
【注释】
绿水桥:即吴门桥。吴门桥在吴门城(今江苏苏州)西,跨古运河。
泊画船:停船,泛舟。
生公:东晋高僧道安和尚的号。
几辈:几代。
不语禅:不传禅法。
【赏析】
此诗是诗人游吴中名胜时所作。
“绿水桥西泊画船”,点明游览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绿水桥,指吴门桥(又名沧浪桥)。沧浪桥在吴门城西,横跨古运河上,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故称吴门桥。沧浪桥之西就是吴门城,诗人就在这里泊船。沧浪桥西风景宜人,是游览的好去处。
“垂杨倒影入沦涟。”写沧浪桥西的景色。沧浪桥西有一片树林,柳树很多,柳枝垂到水面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沦”是浸的意思,这句是说,柳丝倒映在河中,仿佛一条条柳丝都沉入水中去了,使河水也染上了绿色,显得分外清澈。这里的“倒影”二字,写出了诗人对这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人人都上生公石”,写沧浪桥边的生公石(也称栖霞石)。生公石位于吴门城西北角,是一块形如蹲坐的老翁的奇石。传说晋代高僧道安曾在此石下讲经说法,因此叫生公石。这里以石为生公,借以表示对生公的敬仰。“人人都上”表明人人争先登石,说明生公石的出名。
“几辈曾参不语禅”,写生公石旁的参天古木和清幽的环境。“参”字用得很妙,它既是“三辅九牧”中的一员,又是孔子的弟子之一,所以此处借指生公石旁的参天大树,又暗指生公石旁的禅意。而禅意又使人无言,不言即是“不语禅”。
此诗写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春,诗人与姚氏三妹在吴门游览时作。当时作者四十岁。全诗描写的是沧浪桥边的一个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