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署面城堞,南山绿到门。
塔孤时见影,市远不闻喧。
才匪邱希范,官同郑广文。
晚来聊痛饮,帘外有霜痕。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益。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冷署面城堞,南山绿到门。
“冷署”是指寒冷的官署或办公场所,通常指代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诗中的“冷署面城堞”形象地描绘了这种环境。城堞是指城墙上的矮墙,这里指的是官府建筑的外层。
“南山绿到门”,这里的“南山”可能指的是诗人所在的城市附近的山脉,而“绿到门”则形容山的颜色非常绿,甚至延伸到了城门处。这里的景色描写给人一种宁静、美丽的感觉。
塔孤时见影,市远不闻喧。
“塔孤”是指孤独的寺庙或者塔楼,这里指的是一个孤立无援的建筑。“市远不闻喧”则描述了远离市中心的地方,声音传播得很慢,以至于听不到喧闹声。这里的描写给人一种宁静、空旷的感觉。
才匪邱希范,官同郑广文。
“才匪邱希范”中的“才”指的是才能或者才华,“匪”是否定词。这句话可能是在说诗人没有像邱希范那样有才华,但官职却和郑广文一样。郑广文是唐朝的一位官员,他曾任监察御史,后因事免官。
“晚来聊痛饮,帘外有霜痕。”这里的“晚来”指的是傍晚时分,人们通常会在这个时候饮酒消愁。“聊痛饮”表示诗人在这里畅饮,尽情享受酒的乐趣。而“帘外有霜痕”则描述了外面的景色,霜降之后,树枝上挂满了霜花,显得格外美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一个冷署(清冷的官署)中的生活情景。首句“冷署面城堞”就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表达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接下来的三句分别描述了城外的南山景色,远处的塔楼,以及城中的喧嚣声。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个人感慨,表达了他的才能不及他人,但官位却不低,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厌倦。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