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滨泬寥夜,渔火满沙洲。
风渚荧荧乱,星船点点秋。
疑珠鲛欲泣,高烛蜃为楼。
二岛辉珊树,五花漾翠虬。
光摇平野阔,影入大江流。
客梦中宵永,残灯古渡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鼓山八咏》之一,全诗如下:

旗滨泬寥夜,渔火满沙洲。
风渚荧荧乱,星船点点秋。
疑珠鲛欲泣,高烛蜃为楼。
二岛辉珊树,五花漾翠虬。
光摇平野阔,影入大江流。
客梦中宵永,残灯古渡头。

译文及注释:

  1. 旗滨泬寥夜,渔火满沙洲。——旗滨(指海边),泬寥(寂静)的夜晚,渔火(渔船上的灯火)点亮了沙洲。
  2. 风渚荧荧乱,星船点点秋。——风(波浪)把沙滩上的小洲吹得摇曳不定,星星般的渔船点缀着秋天。
  3. 疑珠鲛欲泣,高烛蜃为楼。——怀疑那些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的鱼(可能是鲛人)正在哭泣,高高的灯塔就像是蜃气造成的楼台。
  4. 二岛辉珊树,五花漾翠虬。——两座岛屿上闪烁着珊瑚般的光芒,五颜六色的花朵在阳光下荡漾如同绿龙在舞动。
  5. 光摇平野阔,影入大江流。——光和影子随着江水摇摆,宽阔的原野被映衬得更加辽阔。
  6. 客梦中宵永,残灯古渡头。——客人们度过了漫长的夜晚,直到东方破晓;残灯下的古渡口显得格外凄凉。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法描绘了鼓山的自然风光和渔人的生活场景。首句“旗滨泬寥夜,渔火满沙洲”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寂静的夜晚,渔火点缀着沙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祥和的氛围。接着,作者通过“风渚荧荧乱,星船点点秋”来展现夜晚的美景,渔船上的灯火与远处的星光交相辉映,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在第三句中,“疑珠鲛欲泣,高烛蜃为楼”则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鱼群比作珍珠般的鱼儿,它们似乎在为海洋中的蜃气楼而哭泣。这种想象既富有诗意,又增添了诗歌的艺术魅力。此外,“二岛辉珊树,五花漾翠虬”这一句更是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展现了岛上的生机勃勃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最后两句“光摇平野阔,影入大江流”则通过对光影的描绘来表现鼓山的壮丽景色。这里的“光摇”指的是日光和月光交织下的景象,给人以视觉冲击;而“影入大江流”则形象地描绘了江水的流动,将鼓山与大江紧密相连,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鼓山的美景,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通过对鼓山夜景的细腻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那份宁静与美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