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听樵子唱,踯躅下前山。
几曲斜峰乱,一肩落日还。
轻风闻远浦,清响度花湾。
袅袅莺频和,泠泠石点顽。
行歌聊自适,笑士不如间。
试问家何处,白云屋半间。

【注释】

忽听樵子唱,踯躅下前山。

几曲斜峰乱,一肩落日还。

轻风闻远浦,清响度花湾。

袅袅莺频和,泠泠石点顽。

行歌聊自适,笑士不如间。

试问家何处,白云屋半间。

【赏析】

《游鼓山》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写于唐天宝年间(公元742—756年)。诗人游览鼓山,见樵夫在山中砍柴,听到樵子唱着山歌,于是下山来到山下,发现山中景色十分美丽,便写下了这首诗。全诗描写了诗人游览鼓山,看到山中美景后的心情和对生活的感受。

首联“忽听樵子唱,踯躅下前山”,忽然听到山上的打柴人在唱歌,诗人便下山来到山下,看到了山中的美景。这里用“忽”字写出了诗人听到歌声时的情景,用“踯躅”写出了诗人看到美景时的兴奋心情。

颔联“几曲斜峰乱,一肩落日还”,诗人继续下山,发现了一些斜峰乱石,还有落日余晖洒在山间。这里的“几曲”表现了山势的曲折,“一肩”则形象地写出了落日的壮观。

颈联“轻风闻远浦,清响度花湾”,诗人继续沿着山路前行,听到了远处传来的轻风声,还有溪水声、石头声等美妙的声音,这些声音都随着花香传了过来。这里用“轻风”、“清响”等词语,写出了山林间的宁静与和谐。

尾联“袅袅莺频和,泠泠石点顽”,诗人顺着山路走下去,看到了一群黄莺在空中飞舞,还有石头在溪水中跳跃的样子。这里的“袅袅”形容莺儿飞翔的样子,“泠泠”形容溪水流动的声音,都表现出了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眼睛,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林画卷,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与美好。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喜悦与愉悦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