踯躅兰波岭,独行无我群。
鸡鸣茅店月,人步碧霄云。
野树苍烟断,残更古戍闻。
斜岐鹿迹混,晓色马头分。
远渚纷渔火,荒村杂吠狺。
旅人停过轼,曙气正方昕。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1句:“兰波岭晓发”
解释:描述了在兰波岭这个地方,早晨刚出发的情景。
关键词:兰波岭、晓发(早晨出发)
注释:兰波岭是地名,可能是诗人经过的某个自然或历史景观。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清晨启程,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的意境。
第2句:“踯躅兰波岭,独行无我群”
解释:在兰波岭上徘徊不前,独自行走,没有和同伴一同前行。
关键词:踯躅、独行、无我群(无同伴陪伴)
注释:踯躅意味着徘徊,这里形容诗人站在山岭上犹豫不决;无我群则表示孤独,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单。
赏析: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旅途的孤独感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第3句:“鸡鸣茅店月,人步碧霄云”
解释:随着鸡鸣,在茅草店旁看到明亮的月亮挂在天边;人们踏上碧霄云,仿佛置身于云端之上。
关键词:鸡鸣、茅店、碧霄云(比喻高远的天空)
注释:鸡鸣是清晨的象征,茅店可能提供住宿;碧霄云指天空。
赏析:通过描写夜晚和清晨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气氛。
第4句:“野树苍烟断,残更古戍闻”
解释:野树被烟雾笼罩,隐约可见;远处传来古戍(古代边防哨所)的残更声。
关键词:野树、苍烟断、残更、古戍(边疆)
注释:苍烟断形容烟雾弥漫的景象;残更则是深夜时分的声响。
赏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荒凉的自然景观,增强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寂寥感。
第5句:“斜岐鹿迹混,晓色马头分”
解释:在岔路口处,鹿的踪迹与马蹄印交织在一起;黎明时分,马头在曙光中清晰可见。
关键词:斜岐、鹿迹、马头、晓色(黎明时分)
注释:斜岐意味着岔路口,这里的鹿迹和马头都是形象化的描述。
赏析:这句诗以动态的画面捕捉了一个瞬间的景致,展现了旅途中的一个具体场景。
第6句:“远渚纷渔火,荒村杂吠狺”
解释:远方的小洲上有渔船上的灯火闪烁;荒废的村庄里传来各种犬吠声。
关键词:远渚、渔火、吠狺(狗吠声)
注释:远渚是指远离岸边的小岛或小洲;吠狺通常用来形容犬叫声。
赏析:这句话通过渔火和犬吠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稍带荒凉的感觉。
第7句:“旅人停过轼,曙气正方昕”
解释:旅行者停在车轼(车前横木)上,等待日出。
关键词:旅人、停过轼、曙气(日出时的天空)、方昕(刚刚)
注释:过轼是古代车驾用语,意为让车辆暂停;方昕表示刚刚开始的时刻。
赏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停下脚步,欣赏日出的美景,享受这一刻的宁静和美好。
总结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兰波岭的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从清晨出发的犹豫到夜深人静的孤独,再到黎明时分的风景和日出时刻的宁静,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观和人文元素,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哲思和感悟。